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银行学
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规定( )。
A.贷款的最高限额
B.贷款的最长期限
C.第一次付现的最低金额
D.贷款的最低限额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有( )。
A.社会利益论
B.金融风险论
C.保护债权论
D.社会选择论
西方国家统称为金融监管的“三道防线”是指( )。
A.预防性管理
B.市场准入
C.存款保险制度
D.紧急救援
公开市场业务通常具有( )作用。
A.防止金融恐慌
B.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
C.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D.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监管机构按其设立方式划分,大致可区分为( )。
A.集中监管体制
B.单一监管体制
C.复合监管体制
D.多元监管体制
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9月公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其中包括( )。
A.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B.依法监管原则
C.“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D.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
内部控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
A.组织机构
B.审批原则
C.会计规则
D.“双人原则”
审批商业银行时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
A.资本金
B.高级管理人员素质
C.银行业竞争状况
D.国际政治环境
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时应向审批部门提交以下( )材料。
A.申请书
B.申请人最近两年的财务会计报告
C.拟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证明
D.经营方针和计划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股权资本用于以下( )几个目的。
A.为银行股东提供持久的收入来源
B.为银行提供持久的资金来源
C.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
D.提供业务发展的基础
造成国家风险中汇兑风险的情况大致有( )。
A.国家管制外汇,私人借款者被排在申请外汇的长龙之末
B.国家由于国际收支严重逆差而无能力偿付对外债务
C.央银行出现外汇短缺,不能充当外汇的最后贷款者
D.国家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将本币贬值,从而削弱了私人借款者的财务地位
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关于审慎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A.资本充足率
B.呆账准备金
C.资产集中
D.流动性
合作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有( )。
A.市场准入和退出监管
B.财务监督
C.风险监管
D.业务范围监管
1994年中国组建了( )3家政策性银行。
A.中国农业银行
B.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合作金融是按合作制原则组建起来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 )。
A.合作金融是按合作制原则组建起来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 )。
B.由地方财政和社员共同入股
C.实行民主管理
D.实行集中管理
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有的政策性职能可以概括为( )。
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引导性职能
D.补充性职能
近些年来,保险在不断加强和拓展自身的功能。目前,它已经具备并发挥着( )的功能。
A.经济补偿
B.资金融通
C..社会保障
D.社会管理
国债利率主要有( )三种方式。
A.固定利率
B.浮动利率
C.长期利率
D.短期利率
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主要有( )。
A.审批制
B.注册制
C.核准制
D.认可制
证券市场中的市场操纵行为的方式主要有( )。
A.洗售
B.对敲
C.轧空
D.信息杠杆
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主要包括对( )的监管两个方面。
A.银行结售汇市场
B.外汇黑市
C.国际外汇市场
D.银行间外汇市场
下列属于外汇管理项目的是( )。
A.贸易项目管理
B.非贸易项目管理
C.资本项目管理
D.对汇率的管理
从外汇管理体制的现状看,我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表现出( )特点。
A.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B.实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管理
C.实行暂收待付外汇和专项外汇的账户管理
D.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借外债可以给债务国的经济带来许多收益,但同时,也将使债务国付出代价,主要有( )。
A.债务偿还的压力
B.附带条件的外债
C.挤占国内投资
D.对外债的依赖性
外债结构管理包括( )几方面的管理。
A.融资结构
B.投放结构
C.期限结构管理
D.利率结构管理
按债权人划分,外债可分为以下几类( )。
A.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B.外国政府贷款
C.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
D.国际商业贷款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几个方面。
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汇兑平价体系
B.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合法化
C.依赖国际间政策协调和国际金融市场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D.多渠道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采取以下( )途径。
A.依靠国内经济政策
B.依赖国际间政策协调
C.依靠汇率变动
D.依靠IMF的贷款
综观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两个,是( )。
A.流动性
B.清偿力
C.稳定性
D.协调性
各国中央银行在对外金融关系中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主要表现在( )。
A.充当政府对外金融活动的总顾问和全权代表
B.与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官方结算
C.进行资本国际流动的调节管理和对外负债的全面监测
D.进行外汇交易
国际清算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A.从事货币和金融问题研究
B.商讨国际金融合作问题
C.进行货币领域的合作,维护各国汇率的相对稳定
D.?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金融稳定的“三根主要支柱”包括( )。
A.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
B.市场主体的适应性
C.市场交易和秩序的稳健性
D.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FSAP框架下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通常采用的三种分析工具有( )。
A.宏观审慎监督
B.金融稳健指标
C.压力测试
D.?标准与准则评估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主要职责有( )等。
A.评估金融系统风险
B.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研究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
C.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协调发展问题
D.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
外汇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包含( )等。
A.外汇交易市场的统计
B.银行资本充足率统计
C.国际储备统计
D.相对通货膨胀率统计
《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各项指标包括( )。
A.金融发展情况指标
B.银行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C.证券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D.保险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中央银行“三大法宝”之一的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是( )
A.再贴现率的提高,可能使再贴现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B.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意向
C.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中央银行
D.再贴现政策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需要以较为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E.市场利率与再贴现率中间的利差易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中央银行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不动产信用控制
D.利率控制
以下对我国的利率的三个层次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层次为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B.第二层次为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和贷款利率
C.第三层次为金融市场利率
D.目前仍实行计划为主的利率管理体制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政策的操作力度
B.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C.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
D.金融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
中央银行对汇率的管理是通过以法定汇率代替自由汇率,其一般形式有:(
A.双重汇率
B.差别汇率
C.歧视汇率
D.复汇率
中央银行金融市场监管的一般原则有:( )
A.强制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效率性原则
D.及时性原则
下列各学派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的结果描述正确的是( )
A.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和所有的政府干预都是无效的
B.早期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是完全无效的
C.货币学派货币政策在短期和长期均是无效的
D.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
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以下可视为操作指标的有( )
A.基础货币
B.法定储备
C.超额储备
D.借入储备
在中央银行的下述业务中,属于资产业务的项目有( )。
A.货币发行
B.再贷款和再贴现
C.金银储备
D.外汇储备
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是( )。
A.弹性比例制
B.保证准备制
C.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D.现金准备发行制
中央银行对财政账户分析的两种方法是( )
A.经常性收支差额;
B.贸易差额;
C.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D.总差额
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是( )
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C.准中央银行制度
D.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在中央银行的外债管理中,确定外债规模的因素有( )
A.经济建设对外债的需求量
B.国际资本市场的可供量
C.本国对外债的管理成本
D.本国对外债的使用效率
作时滞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
A.正确
B.错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