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

2016年 8月,中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 ),开启星地量子通信探索之路。
单选题 (1 分) 1分

A.

天宫一号
B.

蛟龙号
C.

东方红一号
D.

墨子号
创新驱动实质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标准驱动
B.

人才驱动
C.

新能源驱动
D.

新材料驱动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儒家把 “兼相爱,交相利”视为最高理想。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2012年 11月 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饱含深情地讲:“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相同的具体内容。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充满中国智慧的 “一国两制”开创了国家治理的新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提供了宝贵经验。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势必会被时代淘汰、被世界淘汰,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成果才是时代潮流。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阿喀琉斯的故事内涵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资源是中国经济致命的软肋。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 )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单选题 (1 分) 1分

A.

上天的命令或者神的旨意
B.

情感欲望
C.

劳动
D.

理念或精神
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以脱离社会经济而存在
B.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C.

道德是人脑产生的
D.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的功能是多元的,同时也是多层次的,道德最基本的功能不包括(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认识功能
B.

规范功能
C.

调节功能
D.

导向功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对共产党员的 ( ),是党的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根本要求
B.

基本路线
C.

主要原则
D.

指导思想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核心
B.

出发点和落脚点
C.

方式
D.

载体
下列不属于集体主义主张的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个人从属于社会
B.

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体利益
C.

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国家利益
D.

个人利益优先于集体利益
职业道德具有共同特征,其中不包括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传承性和发展性
B.

保密性和时效性
C.

多样性和稳定性
D.

规范性和纪律性
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经济效益
B.

文化
C.

秩序
D.

团队
下列不利于促进网络空间清朗的行为有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整治网络不文明现象
B.

网络问政
C.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
D.

引导未成年人网络消费
下列不属于践行道德准则行为的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提高自律能力
B.

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C.

凡事亲力亲为
D.

全社会共同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道德不是天生的,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论处于何种岗位,不论能力大小,不论职务高低,人人都可以 “为人民服务”。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集体主义不注重保护个人利益。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网络道德建设 “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下列关于法律的基本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C.

法律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D.

法律是由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最本质特征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党领导制定宪法和法律
B.

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D.

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新十六字方针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

严密立法、严格执法、严肃执法、严谨守法
D.

全面立法、严格执法、科学司法、全民守法
( )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单选题 (1 分) 1分

A.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B.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C.

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D.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议题的中央全会是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B.

2018年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
C.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D.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鲜明特色。
单选题 (1 分) 1分

A.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B.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 (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B.

高尚的道德体系
C.

全面的社会规章制度
D.

现代的社会文明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单选题 (1 分) 1分

A.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7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采用法律的形式将每年的( )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单选题 (1 分) 1分

A.

1月1日
B.

10月1日
C.

12月1日
D.

12月4日
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其中要求做事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必须符合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性等方面,这体现了法治思维的(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法律至上
B.

公平正义
C.

权力制约
D.

程序正当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要求公民行使权利时应严格依据法律进行,以( )为界限,超出这个界限就可能侵犯他人的权利或者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
单选题 (1 分) 1分

A.

社会道德规范要求
B.

法律的相关规定
C.

党的法律规定
D.

国家政策规章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还规定了若干具体义务,如( )。
单选题 (1 分) 1分

A.

通信自由
B.

言论自由
C.

劳动权
D.

依法纳税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本质的特征。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2020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用 “十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阐释、部署。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党的十八大将 “全面依法治国”列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一道,构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从 《左传》提出 “宽猛相济”到荀子提出 “隆礼重法”,再到 《唐律疏议》中规定的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都体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提醒我们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我国目前适用的宪法是历经 5次修改的1954年宪法。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公民在行使法律权利时,只要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就可以了。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


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而且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
判断题 (1 分) 1分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