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经济学

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
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
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
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编制的原则( )

A.
平衡预算

B.
净出口

C.
国际贸易原理

D.
复式记帐原理
如果经常项目上出现赤字( )

A.
出口和进口都减少

B.
出口和进口相等

C.
出口和进口相等且减少

D.
出口小于进口
若想把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率等于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 - 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达到()

A.
28%

B.
30%

C.
32%

D.
45%
居民消费函数的构成是由( )
多选题 (3 分) 3分
A.
初始消费支出

B.
边际消费倾向决定的引致消费

C.
基本的投资支出

D.
政府的支出

E.
净出口
LM曲线( )

A.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B.
描述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的不同数量组合的一条曲线

C.
描述产品市场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的不同数量组合的一条曲线

D.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E.
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 )

A.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B.
水平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C.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D.
垂直的直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E.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
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B.
描述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C.
反映货币主义学派观点的曲线

D.
反映新古典综合学派观点的曲线

E.
反映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的曲线
自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A.
劳动力供求状态

B.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C.
政府政策的影响

D.
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E.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包括( )

A.
税收

B.
公债

C.
政府购买

D.
转移支付

E.
政府投资
依据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给增加将( )

A.
利率降低

B.
利率提高

C.
投资和总需求增加

D.
投资和总需求减少

E.
对利率和总需求没有影响
影响进口的直接因素是( )

A.
初始进口

B.
边际进口倾向

C.
国民收入

D.
边际消费倾向

E.
消费者剩余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
投资增加

B.
信用增加

C.
物价上涨

D.
就业增加

E.
物价下降
为了准确进行核算,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可以采用增值法。

A.对
B.错
根据简单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的上升。

A.对
B.错
一般来说,位于IS曲线右上方的收 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判断题 (2 分) 2分 A.对
B.错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A.对
B.错
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和总产出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

A.对
B.错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的提高。

A.对
B.错
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时,转移支付也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A.对
B.错
一般来说,外贸乘数要大于投资乘数。

A.对
B.错
乘数与加速原理的互为因果,互为前提,造成了国民经济由繁荣、衰退、萧条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

A.对
B.错
投资乘数:( )

A.
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B.
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C.
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D.
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IS曲线:( )

A.
是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相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B.
也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是在考虑资本价格变化条件下,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C.
是指由于各种动机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要量。

D.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菲利普斯曲线:( )

A.
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B.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C.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D.
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摩擦性失业:( )

A.
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B.
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C.
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D.
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E.
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财政政策:( )

A.
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B.
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C.
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D.
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E.
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国际收支平衡表:( )

A.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B.
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C.
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D.
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资本产出比率:( )

A.
是说明国民收入或消费量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

B.
是指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称为经济周期。

C.
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D.
是资本存量与产出量或国民收入总量之比。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解题思路: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4.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机关的政府具有哪些特征?
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国家。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