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花部农谭》的作者是()。
A.焦循
B.李调元
C.吕天成
D.祁彪佳
明清时期特别强调戏曲音律的是()代表作家沈璟
A.苏州派
B.临川派
C.吴江派
D.浙西派
金圣叹在戏剧结构方面提出的理论是()。。
A.大间架
B.狮子滚球法
C.蛇灰引线法
D.密针线
关于戏曲结构,提出“大间架”、“大主脑”的理论家是()。
A.王骥德
B.李渔
C.金圣叹
D.汤显祖
明清曲论家中最重视戏曲结构的是()。
A.王骥德
B.李渔
C.沈璟
D.汤显祖
较早明确提出戏曲应当反映社会人生这一现实主义理论的是()。
A.高明
B.金圣叹
C.卓人月
D.汤显祖
明初仅见的一本戏曲理论著作是()。
A.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B.张岱的《西湖梦寻》
C.钟嗣成的《录鬼簿》
D.朱权的《太和正音谱》
明清曲论家研究唱法的著作《曲律》的作者是()。
A.李渔
B.王骥德
C.沈璟
D.魏良辅
魏良辅以()为基础,参考北曲唱法,把昆山地方调改进为昆曲声腔。
A.黄梅腔
B.弋阳腔
C.海盐腔
D.金华腔
明清时期仅见的一部重点论述表演技巧的专著名()。
A.《闲情偶记》
B.《梨园原》
C.《梨园梦》
D.《太和正音谱》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明确提出()。
A.不平则鸣
B.文以明道
C.气盛言宜
D.发愤著书
《沧浪诗话》的理论核心是()。
A.诗辨
B.诗法
C.诗体
D.诗评
严羽的籍贯是()。
A.福建邵武
B.福建福州
C.福建莆田
D.浙江金华
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A.《自评文》
B.《与二郎侄》
C.《评韩柳集》
D.《答谢民师推官书》
司空图“思与境偕”出自()。
A.《与王驾评诗书》
B.《诗品·含蓄》
C.《诗品·形容》
D.《诗品·精神》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在()中提出的。
A.《寄唐生》
B.《新乐府序》
C.《与元九书》
D.《读张籍古乐府序》
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的理论家是()。
A.方回
B.王若虚
C.吕本中
D.黄庭坚
下列诸说中属于苏轼提出的理论是()。
A.点铁成金说
B.功夫在诗外说
C.夺胎换骨说
D.风水相遭说
在《答庄充书》中提出“以意为主”文学观的文学家是()。
A.杜牧
B.杜甫
C.韩愈
D.柳宗元
明清戏曲理论关于创作方法方面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等方面。
A.人物塑造
B.细节描写
C.典型化
D.虚实关系
严羽把“悟”分为()几类。
A.一知半解之悟
B.顿悟
C.透彻之悟
D.不假悟
以下与司空图有关的选项有()。
A.字表圣
B.今山西永济人
C.著有《与极浦书》
D.曾隐居庐山
下列属于司空图提出的理论主张有()。
A.象外之象
B.味外之旨
C.以意为主
D.气盛言宜
唐代提出与意境相关理论的批评家有()。
A.皎然
B.杜甫
C.权德舆
D.刘禹锡
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构思境界有()。
A.意境
B.情境
C.物境
D.情景
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遗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这里的“会意”是指()。
A.具体构思
B.文章立意
C.领会文章主题
D.汇合多重镜像
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
正式作为理论概念的“小说”要到()才出现。
A.汉代
B.先秦
C.秦代
D.魏晋
李贽文学理论的核心是()。
A.童心说
B.性灵说
C.现量说
D.格调说
《读第五才子书法》的作者是()。
A.李贽
B.金圣叹
C.张竹坡
D.李渔
首次把“性格”作为基本概念运用于小说批评的批评家是()。
A.李贽
B.金圣叹
C.张竹坡
D.李渔
金圣叹人物形象塑造的中间环节是()。
A.格物
B.因缘生法
C.忠恕
D.间架
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A.陆机《文赋》
B.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C.曹丕《典论·论文》
D.钟嵘《诗品序》
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
A.曹丕和钟嵘
B.陆机和刘勰
C.曹丕和陆机
D.钟嵘和刘勰
属于清末四大词人的有()。
A.王鹏运
B.况周颐
C.朱祖谋
D.端木埰
提出"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文论家有:()
A.荀子
B.扬雄
C.韩愈
D.刘勰
诗言志说出现在:
A.《尚书》
B.《左传》
C.《礼记·乐记》
D.《孟子》
以"物感说"为文学产生原因的文论有:
A.《礼记·乐记》
B.《荀子·乐论》
C.《文赋》
D.《诗品序》
受到"诗可以怨"说影响的有:()
A.发愤著书说
B.不平则鸣说
C.蚌病成珠说
D.诗穷而后工说
受到孟子“知言养气”说影响的有:
A.曹丕《典论?论文》
B.韩愈《答李翊书》
C.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D.陆机《文赋》
梁启超认为小说对于读者的艺术感染力()。
A.激
B.刺
C.提
D.浸
梁启超认为新诗歌的最高境界是()三者具备。
A.新风格
B.旧意境
C.旧风格
D.新意境
明清剧作的曲词,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A.文采
B.本色
C.婉约
D.豪放E.格律
共同完成《三国演义》的修订与评点,并著有《读三国志法》的人有()。
A.金圣叹
B.毛伦
C.毛纶
D.毛宗岗
属于金圣叹“六才子书”的有()。
A.《离骚》
B.《史记》
C.杜甫诗
D.《庄子》
以下与金圣叹有关的选项有()。
A.原名张采
B.把小说评点推向体系化
C.作有《读第五才子书法》
D.评点《三国演义》
以下与李渔有关的选项有()。
A.号笠翁
B.生于江苏如皋
C.著有《南词叙录》
D.原籍浙江兰溪
专论地方戏的著作有()。
A.李调元的《剧话》
B.吕天成的《曲品》
C.祁彪佳的《远山堂剧品》
D.焦循的《花部农谭》
明代潘之恒认为演员要从()几个方面加强修养。
A.情
B.才
C.致
D.慧E.武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