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师范大学美学概论
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称 为( )
A.人生样态
B.审美情趣
C.人生境界
D.审美风格
下列哪些属于荒诞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
A.辛辣地揭露现实
B.不愿意接受任何本质、理念、规则和习俗的限制
C.表现现代人的荒谬感受
D.表现现代个人畏惧、焦虑、苦闷和孤寂的生存状态
E.标榜个性、提倡自由
下列哪些因素使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 )
A.再创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一种批判的武器
B.再现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一种武器的批判
C.荒诞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与人通过审美活动来反抗现实社会的荒诞境遇相关
D.荒诞大体上与“美”同义
E.荒诞实际上基于人们的理性的认识
审美形态的特征包括 ( )
A.生成性
B.贯通性
C.兼容性
D.二重性
E.永恒性
要准确理解审美形态的内涵,就必须准确理解一下哪几个概念( )
A.人生样态
B.道德境界
C.人生境界
D.审美情趣
E.审美风格
喜剧的次级形态有( )
A.滑稽
B.讽刺
C.幽默
D.荒诞
E.可笑
在实践存在论美学看来,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有( )
A.人的“有限性”
B.拼搏
C.冲突
D.抗争
E.毁灭
关于“崇高”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崇高是一种对立的冲突的审美体验
B.崇高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C.崇高是人的精神与力量的动态展示
D.崇高的特点是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快感
E.崇高不仅仅限于艺术作品中,人的现实的活动过程就常常显现出崇高
下列属于优美景象的有( )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E..“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审美形态的历史性表现为( )
A.审美形态是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
B.审美形态既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逻辑分类形式
C.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的
D.审美形态是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中复杂多样的人生样态
E.审美形态具有稳定性和永恒性
据法国现象学家()的分析,先验想象力具有开拓和后退两种功能。
A.胡塞尔
B.海德格尔
C.杜夫海纳
D.康德
哪些属于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A.直观性
B.非功利性
C.超越性
D.目的性
E.生理快感
下列表现了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的选项有()
A.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B.审美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C.审美情感对审美想象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
D.艺术家的想象是靠强烈的情感来滋养和推动的
E.情感渗透在艺术想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包括()
A.感知
B.想象
C.情感
D.理解
E.认识
下列属于直观主义美学传统的思想家有()
A.叔本华
B.尼采
C.柏格森
D.克罗齐
E.海德格尔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包括()
A.呈现阶段
B.构成阶段
C.评价阶段
D. 回味阶段
E.启发阶段
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符号学美学将艺术品分成符号和( )
A.意义
B. 内容
C.语音
D.图式
罗丹雕塑作品体现出的精神生命的韵律属于( )
A.物质实在层
B. 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认为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就是美的本质。
A.黑格尔
B. 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叔本华
清初戏剧家李渔属于下列哪个学说的代表( )
A.集体无意识说
B.娱乐说
C.模仿说
D.载道说
“载道说”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孔子
B.韩愈
C.柳宗元
D.沈括
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属于( )
A.符号说
B.载道说
C.游戏说
D.表现说
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适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 )功能间接实现。
A.认识
B.审美
C.教育
D.道德
《圣经》中的许多故事,不仅感动了教徒,亦感动了许多非教徒,这些非人间的事例,在艺术品中却具有了精神渗透的作用。这表现的是艺术的哪个功能( )
A.道德
B.教育
C.思想启迪
D.宗教感化
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是 ( )
A.道德
B.认识
C.审美
D.教育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两种意境类型最初是由近代著名学者( )提出来的
A.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B.许慎的《说文解字》
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D.王夫之的《读通鉴论》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艺术意象指所以几种体现艺术品的审美特质,是由它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这些特征主要是( )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合理性
E.情感性
英伽登将艺术作品分为( )
A.语音层
B. 语义层
C.图式层
D.客体层
E.形式层
艺术品作为中介的开放性是( )
A.向艺术家开放
B.向欣赏者开放
C.向大自然开放
D.向艺术展馆开放
E.向未来开放
从美育角度看,中国古代一直强调乐,是因为乐有 ( )
A.心灵感化的作用
B.道德规范的作用
C.理性规范的作用
D.思想统治的作用
从《乐记》开始,乐和其他艺术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是因为她们的特征表现为 ( )
A.和谐人际关系
B.维护社会统治
C.潜移默化
D.化性起伪
中国传统美育的最高理想为 ( )
A.和
B.同
C.智
D.德
建安时期,首次提到“美育”一词的中国诗人是 ( )
A.朱熹
B.孟子
C.孔子
D.徐翰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上,美育所在的位置是 ( )
A.统领
B.并列
C.独立
D.依附
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引入“美育”一词的 是 ( )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朱光潜
提出趣味教育的近代美育思想家是 ( )
A.蔡元培
B.梁启超
C.王国维
D.朱光潜
在古代雅典的教育中,诗歌与音乐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说明 ( )
A.文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位置
B.美育具有重要的位置
C.音乐与文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位置
D.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位置
西方美育思想的最早开端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希腊罗马
C.奥斯曼帝国
D.奥地利
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 ( )
A.教育作用
B.美化作用
C.美育作用
D.净化作用
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 )
A.寓教于乐
B.天人合一
C.循循善诱
D.启发善诱
先秦儒家认为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动的目的在于能达和谐,这和谐除了身心和谐,还指 ( )
A.家庭关系的和谐
B.身心的和谐
C.天人关系的和谐
D.人际关系的和谐
E.国家机构关系的和谐
《周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中的“育”指 ( )
A.育其智
B.育其礼
C.育其善
D.育其德
E.育其身
在《周易》中,育的意思是 ( )
A.使体格健壮
B.使智力发达
C.使地位高
D.使道德高尚
E.使知识丰富
美育的内涵包括 ( )
A.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
B.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
C.直接作用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
D.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
E.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