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信阳师范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 )。
A.100mm
B.5Omm
C.7Omm
D.150mm
安全等级为( )的建筑桩基可采用承载力经验公式估算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各种安全等级的桩基
某种土的自由膨胀率等于30 % ,对该种土正确的判定是( )
A.不属膨胀土
B.弱膨胀土
C.强膨胀土
D.中膨胀土
膨胀土的特性指标之一膨胀率是( )。
A.人工制备的烘干土,在水中增加的体积与原体积之比
B.在一定压力下,浸水膨胀稳定后,试样增加的高度与原高度之比
C.原状土在直线收缩阶段,含水量减少 1 %的竖向线缩率
D.在一定压力下,烘干后减少高度与原有高度之比
条形承台和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厚度为( )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产生负摩阻力的条件是( )。
A.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下位移时
B.桩周土体相对于桩身有向上位移时
C.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与桩沉降相等
D.桩穿越较厚的砂石土层
黄土地基湿陷程度是根据下述何种指标进行评价( )
A.湿陷性系数和总湿陷量
B.湿陷性系数和计算自重湿陷量
C.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
D.(空)
桩基承台发生冲切破坏的原因是( )。
A.底板配筋不足
B.承台的有效高度不足
C.钢筋保护层不足
D.承台平面尺寸过大
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桩身刚度和强度
B.桩侧土质条件
C.桩顶约束条件
D.桩的施工方法
红粘土的工程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高塑性和低孔隙比、土层的不均匀性、土体结构的裂隙性
B.高塑性和高压缩性、结构裂隙性和湿陷性、土层不均匀性
C.高塑性和高孔隙比、土层的不均匀性、土体结构的裂隙性
D.(空)
( )不存在冻胀问题
A.粗粒土
B.细粒土
C.粘性土
D.粉土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奠基人是( )。
A.法国的库仑
B.法国的布辛奈斯克
C.英国的朗金
D.美国的太沙基
评价粘性土软硬状态的物理指标是( )。
A.含水量
B.孔隙比
C.液性指数
D.内聚力
颗粒级配曲线较平缓的土,表示( )。
A.颗粒大小相差悬殊
B.颗粒大小相差不多
C.颗粒级配不好
D.不均匀系数较小
在( )情况下不宜采用静压预制桩。
A.桩身穿越淤泥土层
B.桩身穿越碎石层
C.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砂土层
D.桩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沉管灌注桩质量问题多发的基本原因是( )。
A.缩颈
B.振动效应
C.测量误差
D.混凝土搅拌不匀
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 ),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A.现场静载荷试验
B.理论公式计算
C.估算法
D.室内土工试验
属非挤土桩的是( )
A.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B.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C.钻孔灌注桩
D.沉管灌注桩
摩擦桩和端承桩是按( )。
A.荷载的性质与大小
B.桩的成型方法
C.荷载的传递方式
D.桩的截面尺寸
在不出现负摩阻力的情况下,摩擦桩桩身轴力分布的特点之一是( )。
A.桩顶轴力最大
B.桩顶轴力最小
C.桩端轴力最大
D.桩身轴力为一常数
高耸建(构)筑物应主要验算的地基变形特征是( )。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倾斜
D.局部倾斜
对于软土,沉降计算深度即受压层厚度按( )标准确定。
A.σz≤0.2σcz
B.σz<0.05σcz
C.σz<0.15σcz
D.σz≤0.1σcz
均质土体剪切破坏时,其破坏面一般为( )。
A.剪应力最大面
B.抗剪强度最小面
C.与大主应力作用面成45°+θ/2角的面
D.与大主应力作用面成45°-θ/2角的面
对桩的布桩方案无影响的因素是( )。
A.桩的中心距
B.桩群的承载力合力点位置
C.上部结构布置及分布
D.承台标高和材料强度
在无限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分布特点是( )。
A.曲线分布
B.正三角形分布
C.倒三角形分布
D.沿深度不变
柱对承台的冲切计算,冲切椎体计算截面应取( )至相应桩顶内边缘连线
A.柱边或承台变阶处
B.柱中心点
C.承台顶面中心点
D.柱边
以下内容( )是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的。
A.承台高度计算
B.承台配筋的确定
C.甲级建筑物的沉降验算
D.位于坡地岸边的建筑物桩基整体稳定性验算
在( )地基中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
A.自重湿陷性黄土
B.单桩承载力大的桩基
C.地基承力特征值Fak<100Kpa的粘性土
D.含水量大于40%的粉质粘土
柱下桩基承台由于配筋不足将发生( )
A.弯曲破坏
B.冲切破坏
C.剪切破坏
D.局部压坏
在( )的情况下应按摩擦桩设计。
A.L/d较小,桩端进入密实砂层
B.L/d不太大,桩端进入较密实粘土层
C.桩端清孔不净,留有较厚虚土的灌注桩
D.桩端进入基岩足够深度
可具有补偿作用的基础是( )
A.单独基础
B.条形基础
C.交梁基础
D.箱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面尺寸与( )因素无关。
A.柱网布置
B.边跨跨距
C.地基承载力
D.基础底板厚度
判断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换土垫层,其厚度需经计算确定,从提高效果和方便施工出发,一般可取( )
A.小于0.2m
B.大于4m
C.1~3m
D.2~4m
列地基中,不适用于深层搅拌法处理的是( )
A.淤土、淤泥质土
B.松散的砂土
C.粉土
D.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大于120kPa的粘性土
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 )。
A.垫层土的承载力
B.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C.下卧土层的承载力
D.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压力
砂井真空预压属于( )
A.换土垫层法
B.挤密振实法
C.排水固结
D.胶结加固法
在计算( )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基础底面尺寸
B.验算地基承载力
C.基础底板配筋
D.地基变形
以下破坏现象中,由于冲切而破坏的现象是( )。
A.基础底板被拉裂
B.柱子周边沿45度斜面拉裂
C.基础台阶处出现竖向裂缝
D.柱子与基础接触面被压坏
以下不属于浅基础的基础型式是( )。
A.柱下条形基础
B.筏板基础
C.柱下独立基础
D.沉井
柱下条型基础梁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计算,高度宜为柱距的( )。
A.1/6
B.l/3
C.l/10
D.l/2
计算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控制。
A.沉降量
B.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
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的桩,( )属于散体材料桩。
A.砂桩
B.土桩
C.钢渣桩
D.石灰桩
砂石桩置换法适用于处理( )类地基土。
A.杂填土
B.饱和软粘土
C.碎石土
D.素填土
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
A.预压荷载下的排水通道
B.提供复合模量
C.起竖向增强体的作用
D.形成复合地基
振冲法是振动水冲法的简称,其在粘性土地基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振冲挤密
B.排水固结
C.振冲置换
D.振冲固结
以下不受宽高比限制的基础型式是( )。
A.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墙下条形砖基础
C.墙下毛石条形基础
D.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在进行扩展基础结构计算,确定基础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应该采用( )。
A.基本组合
B.标准组合
C.准永久组合
D.短期效应组合
单层排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
计算框架结构的地基变形应由( )控制。
A.沉降量
B.相邻基础沉降差
C.局部倾斜
D.倾斜
在荷载和地质条件相同时,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相比不能做到“宽基浅埋”是因为( )。
A.受到材料刚性角的限制
B.基底附加应力较大
C.地基承载力低
D.材料的抗压强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