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口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

[单选题,4分] 探究性游戏一共包括了三个步骤:_________、动手研究、提出问题。 A.客体获得 B.客体代替 C.客体虚构 D.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4分] 幼儿的行为缺乏思考,()是幼儿行为的主要特点。 A.游戏性 B.活泼性 C.冲动性 D.稳定性
[单选题,4分] 影响自尊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外貌 B.亲子关系 C.师生关系 D.家庭经济状况
[单选题,4分] 幼儿社会化的基础是()。 A.家庭 B.幼儿园 C.社会 D.遗传素质
[单选题,4分] 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控制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知
[单选题,4分] ()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于1989年颁布了新的《幼稚园教育要领》。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单选题,4分] 精神分析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史上第一个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学派,该理论的创始人是()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皮亚杰 D.埃里克森
[单选题,4分] 根据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观点,一个高成就动机者的归因方式有什么特点? A.把成功归因为稳定因素 B.把成功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C.把失败归因为稳定因素 D.把失败归因为不稳定因素
[单选题,4分] 习性学家把个体发展过程的最佳学习时间称为() A.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印刻期 D.潜伏期
[单选题,4分] 中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交往等多种途径,逐渐形成诚实谦让的行为方式。这一过程是儿童()的过程。 A.个性化 B.社会化 C.道德化 D.学习化
[多选题,4分] 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目标的()。 A.层次性 B.可操作性 C.基础性 D.体现重点
[多选题,4分] 根据下列哪些现象,我们可以确定婴儿对母亲形成了依恋。() A.母亲离开,比其他人更容易引起婴儿的焦虑情绪 B.有陌生人出现时,婴儿出现紧张、害怕,并试图接近母亲寻求安慰 C.母亲比其他人更容易抚慰婴儿 D.陌生人出现时,母亲在场时婴儿的紧张程度小于父亲在场时的紧张程度
[多选题,4分] 下列属于角色游戏的是()。 A.扮演《白雪公主》游戏 B.娃娃家游戏 C.商店游戏 D.公共汽车游戏
[多选题,4分] 选择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依据是()。 A.社会生活 B.幼儿发展水平 C.家长愿望 D.教师特长
[多选题,4分]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讨论进行小结时要注意()。 A.对错误要及时批评 B.强化讨论主题 C.鼓励幼儿热情 D.否定幼儿意见
[多选题,4分] 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分为()。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智力性游戏 D.建构游戏
[多选题,4分] 下列哪些行为可称为亲社会行为?() A.百万富翁捐赠5万块钱给希望小学 B.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C.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其他人 D.帮助同学复习功课
[多选题,4分] 社会性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具体体现在目标的()。 A.针对性 B.准确性 C.适宜性 D.发展性
[多选题,4分]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文件是()。 A.《纲要》 B.《规程》 C.《指南》 D.《国五条》
[多选题,4分] 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家庭教育目标 B.家庭环境 C.家庭结构 D.教养方式
[多选题,4分] 幼儿在集体中的地位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而是取决于他们的()。 A.外貌 B.社交技能 C.自信 D.习惯
[多选题,4分] 我国常见的的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A.溺爱 B.专制 C.民主 D.放任
[多选题,4分] 高中生的会考以要求学生的知识达到某一标准为命题依据,而高考则以选拔人才为命题依据。根据成就目标理论,会考和高考实质分别表达了哪两种成就目标?() A.会考表达了掌握目标; B.会考表达了成绩目标; C.高考表达了掌握目标; D.高考表达了成绩目标。
[多选题,4分] 作为一名专业儿童工作者,需要() A.有爱心 B.有耐心 C.愿意努力工作 D.思想开放
[多选题,4分] 儿童的攻击行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随着年龄增长,() A.工具性攻击增多,敌意性攻击减少 B.工具性攻击减少,敌意性攻击增多 C.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多 D.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3.8分] 儿童社会认知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体验 C.权威认知 D.观点采择
[单选题,3.8分] 幼儿攻击性行为起因次数由多到少排列的顺序为() A.挑衅欺负他人、保护自己的物品、获取他人的物品、报复还击 B.报复还击、保护自己的物品、挑衅欺负他人、获取他人物品 C.保护自己的物品、挑衅欺负他人、报复还击、获取他人物品 D.获取他人物品、报复还击、保护自己物品、挑衅欺负他人
[单选题,3.8分] 能够正确回答自己的性别,而且能够区分他人的性别,意味着幼儿在性别发展方面达到了哪个阶段() A.性别明确 B.性别认同 C.性别稳定 D.性别恒常
[单选题,3.8分] 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提出了()方法测量婴儿依恋行为的方法成为经典范式? A.陌生情景法 B.视崖实验 C.斯金纳箱实验 D.潜伏学习实验
[单选题,3.8分] 7-24个月年龄段属于学前儿童依恋发展的()时期? A.前依恋期 B.依恋关系建立期 C.依恋关系明确期 D.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
[单选题,3.8分] ()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看法和知识,以及对自我的总体评价。 A.自我认识 B.自我概念 C.自我命名 D.自我反思
[单选题,3.8分] 儿童的自我评价意识出现在()阶段。 A.0-1岁 B.1-2岁 C.2-3岁 D.3-4岁
[单选题,3.8分] ()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装束、言谈举止、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以及所有物的认识与评价。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物质自我
[单选题,3.8分] 自尊心、自信心、自我价值感、成就感、进取心等情感属于()。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体验 C.自我控制 D.社会情感
[单选题,3.8分] 婴幼儿依恋建立期主要在() A.出生至2个月 B.2个月至7-12个月 C.7-12个月至24个月 D.24个月以上
[单选题,3.8分] 在幼儿亲社会行为中,最为常见的是()。 A.合作行为 B.分享行为 C.助人行为 D.安慰行为
[单选题,3.8分] 开始能够主动寻找游戏伙伴是哪个年龄阶段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特点?() A.2—3岁 B.4岁 C.5岁 D.6—7岁
[单选题,3.8分] “和妈妈在一起时对探究玩具不感兴趣,当妈妈离开时也未表现出特别的焦虑与紧张”,这种属于()。 A.安全依恋 B.回避型不安全依恋 C.反抗性不安全依恋 D.无组织型依恋
[单选题,3.8分] 3—6岁儿童的交往是以()为主。 A.言语交往 B.行动交往 C.身体接触 D.目光交流
[单选题,3.8分] “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指的是()。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评价
[单选题,3.8分] 在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中,认识自我、他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属于()。 A.认知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职业社会化
[单选题,3.8分] “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陈会昌 B.埃尔金 C.齐格勒 D.缪森
[单选题,3.8分]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成为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 A.《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C.《幼稚教育新论》 D.《中国北方幼稚园课程大纲》
[单选题,3.8分] ()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成为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著作。 A.张宗麟 B.张雪门 C.陈鹤琴 D.陶行知
[单选题,3.8分] 1904年1月,清朝政府出台的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C.《暂行幼稚园课程标准》 D.《三民主义教育原则》
[单选题,3.8分] 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个阶段?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单选题,3.8分] ()是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主要手段。 A.课堂教育活动 B.区域活动 C.游戏 D.一日生活
[单选题,3.8分] 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原则。 A.整体性 B.科学性 C.基础性 D.适宜性
[单选题,3.8分] 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制定,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符合幼儿的需要,这体现了教育目标的()原则。 A.整体性 B.科学性 C.基础性 D.适宜性
[单选题,3.8分] 父母的教育目标与子女成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解释。 A.木桶理论 B.晕轮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