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程测量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1(5.0分) 5.0 特质- 因素理论由( )提出 A) 萨帕 B) 施恩 C) 帕森斯 D) 霍兰德
12(5.0分) 5.0 帕森斯认为职业与人的匹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因素匹配,另一种是( ) A) 情感 B) 特性 C) 习惯 D) 风格
13(5.0分) 5.0 职业发展阶段论是由( )提出的。 A) 萨帕 B) 施恩 C) 沙特列 D) 霍兰德
14(5.0分) 5.0 在( )阶段,人们希望更新技能,并在培训和辅导青年员工中发展自己的技能。 A) 职业探索 B) 立业与发展 C) 职业维持 D) 职业衰退
15(5.0分) 5.0 职业发展阶段论中立业与发展阶段是在( ) A) 25 岁前 B) 25-44 岁 C) 45-60 岁 D) 60 岁以后
16(5.0分) 5.0 ( )型职业锚的人往往渴望挑战性、多样化的工作,期待能够对组织负有责任,获得高层岗位的权力和成就。 A) 创新 B) 技术 C) 管理 D) 安全
17(5.0分) 5.0 人才市场上出现“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现象是由于求职者的( )心理造成的。 A) 焦虑 B) 从众 C) 依赖 D) 功利
18(5.0分) 5.0 职业锚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者( )提出的。 A) 萨帕 B) 施恩 C) 沙特列 D) 霍兰德
19(5.0分) 5.0 职业生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提出来的。 A) 萨帕 B) 施恩 C) 沙特列 D) 霍兰德
20(5.0分) 5.0 在面对择业就业问题时,有同学看到别人报考公务员,即使自己不喜欢坐办公室,也跟风去试一试,这是属于( )心理。 A) 从众 B) 功利 C) 依赖 D) 怕苦
1(5.0分) 5.0 亲密距离是指相互间的距离在( )之间 A) 10~40 厘米 B) 15~44 厘米 C) 46~122 厘米 D) 120~370 厘米
2(5.0分) 5.0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话说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 A) 真诚原则 B) 平等原则 C) 信用原则 D) 尊重原则
3(5.0分) 5.0 在交往中对于可能引起喜怒哀乐或与大家共鸣的事情无动于衷,或“喜怒不形于色” 。这是( ) A) 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冷漠 B) 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强烈 C) 自卑 D) 嫉妒
4(5.0分) 5.0 ( )是形成人际吸引和人际冲突的关键因素。 A) 心理 B) 行为成分 C) 语言 D) 情感成分
5(5.0分) 5.0 ( ) 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表示对他人友好的一种方式。 A) 微笑 B) 打招呼 C) 点头 D) 鞠躬
6(5.0分) 5.0 ( ) 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 A) 平等原则 B) 尊重原则 C) 诚信原则 D) 互利原则
7(5.0分) 5.0 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应做到( ) 。 A) 要客观的进行自我分析 B) 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 C) 要积极与他人交往 D) 以上都是
8(5.0分) 5.0 根据心理学( ) 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定势作用,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大学生要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A) 晕轮效应 B) 首因效应 C) 马太效应 D) 标签效应
9(5.0分) 5.0 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女孩软弱、无主见, 南方人精明, 北方人厚道。这是( ) A) 第一印象效应 B) 刻板效应 C) 角色固着 D) 投射效应
10(5.0分) 5.0 心理健康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 ) A) 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 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 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 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11(5.0分) 5.0 (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 A) 物质属性 B) 精神属性 C) 意识属性 D) 人际关系
12(5.0分) 5.0 人与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就越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同宿舍、同班的同学更容易成为朋友。这是人际交往中的( ) A) 态度相似性 B) 空间临近性 C) 需要的互补性 D) 情感的相悦性
13(5.0分) 5.0 在交往中不分场合、不分情境、不分对象、不顾轻重恣意纵情的现象。这是( ) A) 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冷漠 B) 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强烈 C) 自卑 D) 嫉妒
14(5.0分) 5.0 ( ) 是指仅仅依据某人身上的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其他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 A) 第一印象效应 B) 刻板效应 C) 角色固着 D) 投射效应
15(5.0分) 5.0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接触,彼此会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表情、姿态、谈吐、衣着等做出一个初步的评价,形成某种印象。这是( ) A) 第一印象效应 B) 刻板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效应
16(5.0分) 5.0 言语交往,首先应学会( ) 。 A) 表达 B) 沟通 C) 倾听 D) 尊重
17(5.0分) 5.0 学会赞赏别人是( ) 效应. A) 手表效应 B) 刺猬距离效应 C) 鲇鱼效应 D) 皮格马利翁效应
18(5.0分) 5.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说的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中的( ) A) “换位”思考 B) 学会倾听 C) 自我暴露 D) 勇于认错
19(5.0分) 5.0 ( ) 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A) 动机 B) 认知 C) 情感 D) 态度
20(5.0分) 5.0 影响人际交往的成因中,态度与认知因素主要包括() A) 自己的认知 B) 对他人的认知 C) 对人际交往的态度与认知 D) 以上都是
1(5.0分) 5.0 对学生厌学情绪影响最大的是( ) A) 学习态度 B) 学习兴趣 C) 学习动机 D) 学习效率
2(5.0分) 5.0 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为了减轻由此带来的自责而相信同班大多数同学在作弊,这种防卫机制称为( ) A) 转移作用 B) 幻想作用 C) 投射作用 D) 否认作用
3(5.0分) 5.0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话说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 A) 真诚原则 B) 平等原则 C) 信用原则 D) 尊重原则
4(5.0分) 5.0 考试焦虑主要属于( )方面的问题。 A) 情绪 B) 气质 C) 性格 D) 行为
5(5.0分) 5.0 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 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6(5.0分) 5.0 对于具备一定智商的大学生来讲,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情绪、态度、意志、个性等( ) 对学习更具有影响力,这是对学习起到的动力、强化、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A) 智力因素 B) 主观因素 C) 客观因素 D) 非智力因素
7(5.0分) 5.0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不包括( ) A) 自主性 B) 广泛性 C) 选择性 D) 目的性
8(5.0分) 5.0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某某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 升华 B) 补偿 C) 退行 D) 转移
9(5.0分) 5.0 学习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因此学习必须遵循( ) 规律。 A) 学习 B) 主观 C) 人的心理活动 D) 客观
10(5.0分) 5.0 学习动机缺乏的主要表现( ) A) 尽量逃避学习 B) 上课睡觉 C) 焦虑过低 D) 注意力下降
11(5.0分) 5.0 奥苏伯尔根据学生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的( )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12(5.0分) 5.0 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 ) A) 感知 B) 实践 C) 需要 D) 教育
13(5.0分) 5.0 学校的领导方式会影响一个班课堂学习管理的效果, 最好的领导方式是( ) A) 控制式的 B) 自由式的 C) 专制式的 D) 民主式的
14(5.0分) 5.0 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这是( ) A) 注意的转移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分散 D) 注意的起伏
15(5.0分) 5.0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 前摄干扰 B) 倒摄干扰 C) 消退抑制 D) 超限抑制
16(5.0分) 5.0 ( )是学习活动的基础。 A) 记忆 B) 情感 C) 意志 D) 动机
17(5.0分) 5.0 ( )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或集中的一种状况。 A) 言语 B) 注意 C) 行为 D) 认知
18(5.0分) 5.0 学习者在观察旁样后马上采取行动,然后再观察、再采取行动,这种示范行为方式( ) A) 象征性示范 B) 创造性示范 C) 行为示范 D) 参与示范
19(5.0分) 5.0 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预言效应的最佳期望水平是( ) A) 高水平期望 B) 适当低于目前水平的期望 C) 与目前水平一致的期望 D) 适当高于目前水平的期望
20(5.0分) 5.0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有( ) A) 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B) 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C) 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D) 以上都是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