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国近代史专题
从1930年底到1933年春,蒋介石对( )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1935年10月,( )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年10月,红军长征取得了最后胜利。
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扶植起以( )为“执政”的伪“满洲国”。
1935年12月,北平爱国学生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掀起抗日救亡的( )运动
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内以( )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对日态度逐渐强硬起来。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把“抗日反蒋”改为( )。
( )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在( )发表讲话,既表示准备全民守土抗战,又声称希望事变和平解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 )举行第一届( )第一次会议。会议确定了“抗战到底,争取国家和民族之最后胜利”的国策。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日军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中日战争进入拉( )阶段。
随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倒退,重点由抗日转移到( )方面。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进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制造了( )。
1944年春爆发的( )战役中,中国军队丧师失地,暴露了国民政府的军事腐败。
1945年7月下旬,中、美、英三国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 )
抗战胜利后,各民主党派都认为中国出现了建立民主国家的大好时机,它们在政治上力图走所谓(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并贯彻落实了( )中的战略方针,此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基础。
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发出党内指示,决定将抗战时期执行的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 ),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蒋介石为得到美国的援助,于1946年11月同美国签订( ),不惜出卖国家主权。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国统区人民的斗争此伏彼起,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对统治的( )。
1947年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布宣言,提出了( )的战略口号,解放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为摆脱财政经济困境,蒋介石于1948年8月颁布政令,宣布发行( ),用以回收法币和兑换人民手中的金银及外币,这就是所谓的( )。
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 ),解放( ),宣告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覆灭。
1919年下半年,( )提出了“整理国故”的主张。当时学术界发表的整理国故的文章最多时( ),而以顾颉刚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1930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提倡和推动下,( )在上海成立,它标志着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1922年1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 ),规定中国学制为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6年。
1915年10月,中国留美学生胡达、赵元任等成立了( )。以后,它成为国民时期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学术团体。
1928年,( )在南京成立,由( )任院长。它直隶于国民政府,为中华民国最高的学术研究和评议机构。
1949年6月底,毛泽东发表了( ),阐明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性质及其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打击重点是土匪、恶霸、特务、反动( )骨干分子和发动( )头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的总方针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第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951你那底和1952年初,为了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挽救犯错误的国家干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运动。
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毅然作出( )的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委( )的率领下,跨国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侵略者。
1954年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 )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是发展以( )为主的工业基本建设,相应地建设轻纺工业和为( )服务的小型工业。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 )、( )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和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样走合作化的道路,经过供销合作小组、( )和( )三个阶段,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用( )赎买资本家的企业,实行( )的办法,把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推上新的阶段。
1953年12月底,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 )、平等互惠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国家主席毛泽东向朱德、彭德怀等10人授予元帅军衔。
1955年1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军队盘踞的( ),这是第一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所取得的巨大胜利。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 )的报告,提出要把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 )万吨,在农村普遍建立( )。
北戴河会议后,为了按时完成钢的生产任务,全国立即展开( )运动。
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作物,我国国民经济在( )年到( )年间发生极为严重的困难。
1962年1月至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又称( ),对于纠正“左”倾错误,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从( )年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经过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到( )年,终于完成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
1959年3月,印度总理( )致函周恩来总理,要求将中印边界一部分中国领土划入印度版图。( )年,印度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
1964年底至1965年初,( )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
1966年2月,彭真召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扩大会议,讨论对( )的批判问题。会后,拟定了《二月提纲》。
1967年1月初,以( )为首的“上海市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造反组织召开大会,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随即成立了以( )为主任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1967年春,经毛泽东同意,林彪、江青一伙发动了一场针对刘少奇的所谓( )运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