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个人和历史人物的划分依据是() A. 推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B. 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C. 作用大还是作用小 D. 有作用还是没作用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 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
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 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 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 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 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 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 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 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B. 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的 C.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时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A.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 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 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 获取商品 B. 获取剩余价值 C. 获取价值 D. 获取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 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 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 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 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 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 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 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 剩余价值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 科学技术的创新 B. 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C. 自动化的机器设备 D. 生产技术的垄断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 A.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 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 生产不足 B. 生产过剩 C. 生产相对过剩 D. 生产绝对过剩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自我否定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任何变化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是() A.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 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B.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国或数国胜利”学说的提出者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毛泽东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消灭资产阶级 B. 取得国家政权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马克思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 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4. 从根本意义上讲,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6.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7.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要求在运用科学技术时必须重视科技伦理。()
8.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9. 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10.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
11.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
12.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也是资本主义剥削以及资本家获取财富的秘密。()
13. 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不再由雇佣工人创造而是由先进的机器设备创造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共产主义理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