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古代汉语

“俄顷风定云墨色”中“俄”表示() A. 突然 B. 顷刻,一会儿 C. 突然 D. 良久
“君尔妾亦然”中的“尔”为() A. 指示代词 B. 第二人称代词 C. 词尾助词 D. 语气词
“闻名遐迩”中的“迩”表示() A. 接近 B. 浅近 C. 近 D. 靠近
下列句中“发”意为“打开”的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黑发不知勤学早 D. 怀怒未发
下列句中与“见笑于大方之家”的“方”用法相同的是() A.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C.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D. 今治水军八十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触风雨,犯寒暑”中的“犯”意为() A. 冒犯 B. 冒着,顶着 C. 犯错 D. 犯戒
“访风景于崇阿”中的“访”意为() A. 看望 B. 寻访 C. 拜访 D. 侦查
“执其道不废,卒以富”中,“废”意为() A. 改变 B. 废除 C. 删减 D. 停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中,“奉”意为() A. 捧着 B. 供给 C. 赐予 D. 执行
下列与“若夫日出而云霏开”中的“夫”用法相同的是() A.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 以俟夫观人风得者焉 C. 夫战,勇气也 D.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苟全性命于乱世”中的“苟”意为() A. 假设 B. 如果 C. 随便,苟且 D. 通“构”,木架
下列不是古代常用授予官职的词是() A. 拜 B. 封 C. 除 D. 罢
下列不是古代汉语中用来表达升官的词是() A. 迁 B. 拔 C. 罢 D. 擢
下列不是古代汉语常用谦称的是() A. 窃 B. 愚 C. 仆 D. 令
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甲第三名称为() A. 榜眼 B. 状元 C. 探花 D. 解元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描述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第三的称() A. 季 B. 叔 C. 仲 D. 伯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倒装 B. 引用 C. 互文 D. 比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所体现的修辞手法是() A. 借代 B. 比喻 C. 拟人 D. 互文
下列没用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 举贤而授能 C.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D.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下列没有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的是() A.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B.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借代 B. 比喻 C. 并提 D. 互文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中的一位集大成者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下列不属于该书体例的是() A. 风 B. 情 C. 雅 D. 颂
《汉书》的作者是() A. 刘向 B. 刘歆 C. 班固 D. 董仲舒
下列不属于字书类工具书的是() A. 《玉篇》 B. 《康熙字典》 C. 《方言》 D. 《中华大字典》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理论”不包括() A. 象形 B. 指事 C. 形声 D. 绘声
下列不属于宋代类书文献的是() A. 《太平阅览》 B. 《太平广记》 C. 《艺文类聚》 D. 《文苑英华》
下列不属于辞书类工具书的是() A. 《尔雅》 B. 《佩文韵府》 C. 《广雅》 D. 《释名》
我国古代第一部辞典是() A. 《尔雅》 B. 《方言》 C. 《辞源》 D. 《辞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 .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 .床:古代的坐具。 D. .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项的是()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 “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 “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 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 “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年。” B. 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 ,长官为户部尚书。
下列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 客何为者 B. 沛公安在 C. 此亡秦之续耳 D. 大王来何操
古代汉语常见判断句句式不包含() A. “者”字句 B. “也”字句 C. 如…… D. 者……也……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 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 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 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 《经传释词》 B. 《词诠》 C. 《助字辨略》 D. 《古汉语虚词通释》
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 A. 会意 B. 形声 C. 假借 D. 转注
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 地、休、甘、武 B. 炎、寒、贼、朱 C. 从、信、秉、亦 D. 莫、及、伐、取
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 说? 悦 B. 睹? 覩 C. 置? 寘 D. 沽? 酤
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 遵彼微行.。 B. 天帝使我长.百兽。 C.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 “无”与“勿”是古今字。 C.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 两个“之”用法不同。
“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归纳体例特点的是(?????? ) A. 段玉裁 B. 桂馥 C. 王筠 D. 朱骏声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不用作状语的是(?????? ) A. 其后秦稍蚕食魏 B.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 良庖岁更刀,割也 D. 人.不知而不愠
《康熙字典》中不科学的注音方式是 () 。 A. 反切 B. 直音 C. 叶音 D. 读若
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 ()。 A. 《辞源》 B. 《辞海》 C. 《词诠》 D. 《经传释词》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 我稼既同,上入执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