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新乡学院古代汉语
下列句中的“于”,用于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C、 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D、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以下各句中红色的字,其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的是() (2.0分)2.0 分 A、 操其奇赢,日游都市。 B、 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C、 操虽託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 ) (2.0分)2.0 分 A、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B、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C、 百里奚举于市。 D、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下列句中字与后面括号里的字关系与“佗——他”两字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2.0分)2.0 分 A、 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 C、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 公子取(娶)季 ,生伯儵、叔刘。
下列句子,“乎”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志乎古,必遗乎今。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 (2.0分)2.0 分 A、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B、 響: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 C、 劝:古义为“勉励”、“勉力”,今义为“劝阻” D、 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
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B、 于是至则围王离。 C、 欲速则不达。 D、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 (2.0分)2.0 分 A、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B、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C、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 ) (2.0分)2.0 分 A、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B、 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D、 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
下列句中,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 ) (2.0分)0.0 分 A、 男不耕耘,女不蚕织。 B、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C、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D、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是( ) (2.0分)2.0 分 A、 贫穷则父母不子。 B、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C、 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 D、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 (2.0分)2.0 分 A、 大哉,尧之为君! B、 是以肠一日而九迴。 C、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D、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2.0分)0.0 分 A、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C、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D、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下列各组字,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是 () (2.0分)2.0 分 A、 条修修倏 B、 胡朔朗朝 C、 闷问闺闾 D、 颖颍顿颈
下列句中,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 (2.0分)2.0 分 A、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B、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C、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D、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2.0分)2.0 分 A、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 伯牛有疾,子问之。 C、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在“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句中,“妻”的语法作用是() (2.0分)2.0 分 A、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B、 名词用作状语 C、 名词用作使动 D、 名词用作意动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个是( ) (2.0分)0.0 分 A、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B、 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C、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下列句子,“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是社稷之臣也。 B、 此是何种也? C、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 是炎帝之少女。
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2.0分)2.0 分 A、 有——又 B、 竝——并 C、 臧——藏 D、 已——矣
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 夫战,勇气也。 C、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2.0分)2.0 分 A、 舍——捨 B、 翦——剪 C、 佗——他 D、 说——悦
根据字形分析,“時”字的本义应该是() (2.0分)2.0 分 A、 时机 B、 时常 C、 时间 D、 季节
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曰:否,以粟易之。 B、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C、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2.0分)2.0 分 A、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 旦日饗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下列句中红色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 (2.0分)2.0 分 A、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 B、 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 C、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D、 不义不暱,厚将崩。
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句的是() (2.0分)2.0 分 A、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B、 是以远至迩安。 C、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D、 君何患焉?
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A、 止末行锦 B、 目曰戒哀 C、 又甘受朝 D、 皿亦眉疆
下列各组字,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是 () A、 条修修倏 B、 胡朔朗朝 C、 闷问闺闾 D、 颖颍顿颈
下列各组字,与“信——伸”两字间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A、 赴——讣 B、 泪——涙 C、 剩——賸 D、 予——與
下列句中字与后面括号里的字关系与“佗——他”两字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A、 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 C、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 公子取(娶)季 ,生伯儵、叔刘。
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所用意义与今义完全不同的是() A、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C、 愿无伐善,无施劳。 D、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是() A、 狱: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 B、 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的配偶” C、 臭: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的气味” D、 裁:古义为“裁衣”,今义为“裁断”
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 A、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B、 響: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 C、 劝:古义为“勉励”、“勉力”,今义为“劝阻” D、 宫: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
以下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转移现象的是() A、 坟:古义为“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为“掩埋尸体的土堆” B、 货:古义为“财物”、“财产”,今义为“商品”、“货物” C、 色: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 D、 睡:古义为“打瞌睡”,今义为“睡觉”
以下各组成对的反义词,其反义关系与今义一致的是() A、 高——低 B、 穷——达 C、 进——退 D、 治——乱
以下各句中红色的字,其语法作用相当于一个词的是() A、 操其奇赢,日游都市。 B、 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C、 操虽託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 ) A、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B、 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D、 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
下列例句“道”字用其本义的是() A、 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C、 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 D、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下列例句“防”字用其本义的是() A、 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B、 以礼义防民。 C、 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D、 以防止水。
下列例句“问”字用其本义的是() A、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 B、 伯牛有疾,子问之。 C、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根据字形分析,“時”字的本义应该是() A、 时机 B、 时常 C、 时间 D、 季节
根据字形分析,“朝”字的本义应该是() A、 早晨 B、 朝廷 C、 早上省视父母、君王 D、 朝见,朝拜
下列句子,“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 A、 是社稷之臣也。 B、 此是何种也? C、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 是炎帝之少女。
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 A、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 夫战,勇气也。 C、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 ) A、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B、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C、 百里奚举于市。 D、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下列句子,“乎”用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 A、 志乎古,必遗乎今。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D、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