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湖南大学-刑法学
3.交通肇事罪
4.紧急避险,
1.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
2.简述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试论一般自首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甲被检察机关指控犯有三项罪行:第一项,伪造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章的批文。第二项,持该伪造批文和所谓中国石材进出口公司出口业务合同,到某石材加工厂对该经理乙谎称能联系出口香港的石材业务。然后以虚构的香港某公司的名义与石材厂签订了500万吨石材的购销合同,收取合同定金50万元后即不见踪影。一年后公安机关将甲抓获,发现甲已将50万元定金挥霍一空。第三项,审讯中甲还主动交待以下犯罪事实:甲曾说服在国有银行某营业所工作的业务员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时由甲前去营业所假装打劫,共同分赃。丙、丁同意。某日,在只有丙、丁值班时,甲冲进营业厅,用仿真手枪指向丙、丁。丙、丁假装害怕,将预先准备好的100万元巨款放入甲的提包中,甲携款逃走。之后甲、丙、丁三人平分赃款。 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甲构成何罪?并请简要说明定罪的理由。 (2)对甲被指控的第一项和第二项罪行是否需要数罪并罚?为什么? (3)甲被指控的第三项罪行有何法定量刑情节?为什么?
1.构成要件论是由德国学者首倡,在出版的《 》一书中,提出了构成要件的见解。
2.特拉伊宁教授的《 》一书,是前苏联关于犯罪构成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它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犯罪构成的概念、意义和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结构,研究了与犯罪构成有关的各种问题。
3.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 ,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 。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__________的总和。
5.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以犯罪构成的形态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构成分为 和 。
7.以犯罪构成内部的结构状况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构成分为 与 。
8.以犯罪构成中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为标准,可以把犯罪构成分为 和 。
9. 犯罪客体就是我国刑法所__________,而为犯罪行为所__________的社会关系。
10.按照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数量多少,可以把犯罪客体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关系的__________。
13.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__________。
14.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就是犯罪的__________客体。
15.简单客体是指____犯罪行为只直接侵犯__________具体社会关系。
16. 复杂客体是指______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客体包括__________的具体社会关系。
17.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所直接侵犯的 也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个具体部分。
18.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 或 。
19.犯罪客观方面就是指刑法所规定的 在 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
20. 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其中__________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必备条件。
21. 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 支配的__________的身体动静。
22. 危害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3. 不作为之成立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于四个方面: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25.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 , 而 的行为。
26.刑法意义上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侵害作为犯罪构成的__________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 。
27.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因果关系。
28. 犯罪主体就是实施__________、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和__________。
29.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上采用 。
30. 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1. 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四个年龄阶段。
32.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3.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处罚。
34. 精神病人在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__________,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其_________或者_________严加看管和_________;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__________。
35. 精神病人在__________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6. 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7. 醉酒的人犯罪,__________刑事责任。
38.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 、 或者 。
39. 公司、 、 、 、 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0.犯罪主观方面是指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由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所持的心理态度。
41.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42. 以我国刑法的规定为依据,犯罪故意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
43.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
44. 以我国刑法的规定为依据,犯罪过失可分为 和 两种类型。
45.无罪过事件是指行为 虽然造成了 ,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