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石家庄铁道大学成本管理

1/50、 相对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扩大生产和增加利润,以相对降低成本,重在“开源”。( 2.000分) × √
2/50、 作业动因,是指各作业被最终产品或服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将作业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去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2.000分) × √
3/50、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 )等三个部分构成。( 2.000分) A、 价值链分析 B、 成本动因分析 C、 战略计划编制 D、 战略定位分析 E、 成本领先战略
4/50、 狭义成本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或日常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事先制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耗费,采用专门的方法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2.000分) × √
5/50、 ( )是把资源户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户的依据。( 2.000分) A、 资源动因 B、 作业动因 C、 成本动因 D、 批别动因
6/50、 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回归分析法预测( 2.000分) × √
7/50、 实践中,我国企业持续保持较高成本水平,存在大量浪费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2.000分) A、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B、 成本管理方法陈旧 C、 成本管理的研究单一 D、 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混乱 E、 成本领先战略
8/50、 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分析主要是指( )( 2.000分) A、 事前的成本分析 B、 事中的成本分析 C、 事后的成本分析 D、 成本的总括分析
9/50、 下列有关成本无差别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00分) A、 当业务量小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时,应选择固定成本较小的方案 B、 当业务量小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时,应选择固定成本较大的方案 C、 当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时,应选择固定成本较大的方案 D、 当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时,应选择固定成本较小的方案 E、 当业务量等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时,决策中任选其中之一即可
10/50、 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 2.000分) A、 工资及福利费 B、 燃料及动力 C、 工资费用 D、 原材料
11/50、 决策中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凡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均应剔除,这类方法有( )。( 2.000分) A、 总额分析法 B、 差量损益分析法 C、 成本无差别点法 D、 边际分析法 E、 相关成本分析法
12/50、 能增加股东回报的作业称为增值作业。( 2.000分) × √
13/50、 下列属于预防成本的项目是( )( 2.000分) A、 质量工作费 B、 质量培训费 C、 质量奖励费 D、 产品评审费 E、 质量改进措施费
14/50、 为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励称为质量奖励费,它属于预防成本。( 2.000分) × √
15/50、 揭示企业与竞争对手的相对成本地位是( )最重要的应用。( 2.000分) A、 价值链分析 B、 成本动因分析 C、 战略定位分析 D、 外部环境分析
16/50、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计量方法有许多,主要是( )( 2.000分) A、 历史成本法 B、 重置成本法 C、 机会成本法等 D、 公允价值 E、 质量改进措施费
17/50、 在确定成本动因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 2.000分) A、 有关成本动因的数据必须是可获得的 B、 成本动因的选择不必求全,找到最重要的、与主要成本花费相关的关键因子即可 C、 成本动因的选择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并注意与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相结合 D、 成本动因与资源消耗及(或)支持业务的发生之间必须具有合理的因果关系 E、 质量改进措施费
18/50、 作业消耗一定的( )。( 2.000分) A、 成本 B、 时间 C、 费用 D、 资源
19/50、 例外差异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 2.000分) A、 较大的成本差异 B、 经常出现的成本差异 C、 影响企业决策的成本差异 D、 可避免原因引起的所有成本差异 E、 质量改进措施费
20/50、 ( )是负责完成某一项特定产品制造功能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2.000分) A、 作业中心 B、 制造中心 C、 企业 D、 车间
21/50、 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可以通过( )来进行。( 2.000分) A、 价值链分析 B、 成本动因分析 C、 战略定位分析 D、 战略成本管理
22/50、 在进行质量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计算产值质量成本率,该指标是用质量成本总额,除以企业总产值计算的。( 2.000分) × √
23/50、 事前成本审计主要是()( 2.000分) A、 成本预测的可靠性 B、 成本决策的先进性 C、 成本计划的先进性 D、 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E、 成本分析的可靠准确性
24/50、 简单平均法的特点是只根据历史资料,而没有考虑其未来趋势变动,可能会使预测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 2.000分) × √
25/50、 对产品成本发展趋势进行推测的成本管理职能是()( 2.000分) A、 成本预测 B、 成本决策 C、 成本计划 D、 成本审计
26/50、 绝对成本控制的着眼点在于节约开支,减少消耗,重在“节流”( 2.000分) × √
27/50、 成本控制的意义有( )。( 2.000分) A、 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B、 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工具 C、 加强整个宏观经济控制的重要基础 D、 有利于成本预测工作的开展 E、 成本分析的可靠准确性
28/50、 企业编制的成本报表一般不对外公布,所以,成本报表的种类、项目和编制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 2.000分) × √
29/50、 质量成本的内容一般包括四项内容,下列不属于质量成本内容的项目是( )。( 2.000分) A、 预防成本 B、 坏账损失 C、 内部故障成本 D、 外部故障成本
30/50、 以下关于成本控制的描述正确的有( )。( 2.000分) A、 成本控制的主体是企业的成本管理机构和各级管理人员 B、 成本控制的受控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 C、 成本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水平、提高成本效益 D、 成本控制的方式是约束和调节 E、 成本分析的可靠准确性
31/50、 企业中的任何资源均存在机会成本。( )( 2.000分) × √
32/50、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包括( )。( 2.000分) A、 确认作业中心,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B、 确认作业,将作业中心汇集的各资源耗费价值予以分解并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中 C、 将各作业成本库汇集的价值分配记入最终产品成本计算单 D、 计算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E、 成本分析的可靠准确性
33/50、 下列有关价值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2.000分) A、 要优化价值链,首先要尽可能消除所有不增加价值的作业 B、 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 C、 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的目的从战略上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D、 价值链分析最重要的应用是揭示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的相对成本地位
34/50、 按照成本的形成过程,成本控制的内容包括( )的控制。( 2.000分) A、 设计成本 B、 生产成本 C、 销售成本 D、 使用成本 E、 成本分析的可靠准确性
35/50、 分散控制一般适用于小型企业。( 2.000分) × √
36/50、 直接成本是在成本发生时直接计入某产品成本的项目,是可控成本。( 2.000分) × √
37/50、 垂直分析是通过计算成本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的关系及其变动情况。( 2.000分) × √
38/50、 高低点法中的“高点”是指( )。( 2.000分) A、 成本总额最大的点 B、 业务量最大的点 C、 单位成本最大的点 D、 成本和业务量都最大的点
39/50、 企业内部责任成本考核指标有( )。( 2.000分) A、 责任成本差异率 B、 责任成本降低率 C、 市盈率 D、 投资报酬率 E、 内部报酬率
40/50、 责任成本和产品成本是一致的。( 2.000分) × √
41/50、 水平分析法,是指将反映企业报告期成本的信息(特别指成本报表信息资料)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种成本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经营业绩或成本状况发展变动情况的成本分析方法。( 2.000分) × √
42/50、 确定功能评价系数常常采用的方法是()( 2.000分) A、 调查法 B、 评分法 C、 询问法 D、 函证法
43/50、 以下( )不是成本控制的原则。( 2.000分) A、 节约性 B、 及时性 C、 可追溯性 D、 适应性
44/50、 奖励成本属于人力资源的( )( 2.000分) A、 获得成本 B、 开发成本 C、 使用成本 D、 保障成本
45/50、 采用单轨制核算质量成本时,期末时应将质量成本的金额在有关的会计科目中进行分配,这些科目包括( )( 2.000分) A、 生产成本 B、 管理费用 C、 财务费用 D、 营业费用 E、 内部报酬率
46/50、 成本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不包括()( 2.000分) A、 标准化工作 B、 定额工作 C、 成本计算方法选择 D、 信息工作
47/50、 基于财务报告目的对成本进行分类,最终形成现代管理中各种成本预测和控制方法。( 2.000分) × √
48/50、 成本审计就是要审查成本费用支出范围、标准和分配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2.000分) × √
49/50、 在进行可比产品成本分析时,需要计算的各项指标包括( )。( 2.000分) A、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 B、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 C、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 D、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率 E、 可比产品成本上年度降低额和降低率
50/50、 成本预测的特点有()( 2.000分) A、 超前性 B、 明确性 C、 客观性 D、 灵活性 E、 可比产品成本上年度降低额和降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