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升本)
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本题2.0分) A、 脑力劳动 B、 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 C、 体力劳动 D、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本题2.0分)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本题2.0分)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 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 C、 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D、 社会科学的发展程度
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 )(本题2.0分)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普遍性 C、 具有现实性 D、 具有历史性
实践的中介是( )(本题2.0分)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本题2.0分)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反映的是( )(本题2.0分) A、 商品稀少价值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D、 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本题2.0分)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级 C、 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本题2.0分) A、 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更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本题2.0分) A、 必然阶段 B、 表现形式 C、 革命性过程 D、 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体现了( )(本题2.0分) A、 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B、 感性认识依赖理性认识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本题2.0分)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社会意识就是.( )(本题2.0分) A、 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B、 人民群众的意识 C、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 D、 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越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联系、密切结合的趋势是( )(本题2.0分) A、 资本国际化 B、 地区集团化 C、 经济一体化 D、 经济全球化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本题2.0分)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 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本题2.0分) A、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本题3.0分)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笛卡尔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是( )。(本题3.0分)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 实践活动对理论起促进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本题3.0分) A、 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精神文化 D、 生产方式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是( )(本题3.0分) A、 昂利﹒圣西门 B、 莎尔﹒傅立叶 C、 罗伯特﹒欧文 D、 托马斯﹒莫尔
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本题3.0分) A、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本题3.0分)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D、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下列哪些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本题3.0分) A、 A.政治法律思想 B、 B.艺术 C、 C.自然科学 D、 D.语言学
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 ( )(本题3.0分) A、 A.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 C.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 D.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本题3.0分)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本题3.0分)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发展规律 E、 因果作用规律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 )。(本题3.0分) A、 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B、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C、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E、 建立工农联盟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本题3.0分)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 坚持改革开放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本题2.0分)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 )(本题2.0分) A、 A.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B、 B.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C、 C.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D、 D.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来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本题2.0分) 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 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C、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本题2.0分) A、 对立统一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D、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本题2.0分) A、 生产力是自然属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属性的 B、 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C、 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D、 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本题2.0分)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本题2.0分) A、 社会形态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本题2.0分) A、 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本题2.0分) A、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 )(本题2.0分) A、 辩证法 B、 形而上学 C、 唯物论 D、 不变论
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本题2.0分) A、 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 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 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 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产生货币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本题2.0分)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本题2.0分)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垄断的本质是( )(本题2.0分) A、 通过联合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B、 通过联合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C、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D、 使各种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在阶级社会,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本题2.0分)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阶级性 D、 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本题3.0分) A、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 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 D、 英国的古典政治学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本题3.0分) A、 辩证法 B、 劳动价值论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 )。(本题3.0分) A、 自然界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C、 劳动者 D、 劳动对象 E、 劳动资料
价值的特征有( )(本题3.0分) A、 客观性 B、 主体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多样性
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是( )。(本题3.0分) A、 人对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驾驭的 B、 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 人的活动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 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E、 人的活动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 )。(本题3.0分) A、 勇于揭露和承认错误 B、 分析错误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 C、 掩盖错误 D、 不允许犯错误 E、 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发展的形式依次有( )(本题3.0分) A、 简单价值形式 B、 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的价值形式 D、 货币形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