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

“慎独”就是在独自一人时更要注重修身。 选择一项: 对 错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选择一项: 对 错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选择一项: 对 错
董仲舒认为,既要讲究道义,又要注重功利。 选择一项: 对 错
朱熹说:“禁于未发之谓豫。”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守仁认为,知是知吾心,行亦行吾心,所以“知行合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守仁认为,只有复得一分天理,才能减得一分人欲。 选择一项: 对 错
王夫之认为“天理”就在“人欲”之中,因此欲望必然是合理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陶行知创办“工学团”,就是要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以达到普及教育。 选择一项: 对 错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生活即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或者说在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味。 选择一项: 对 错
陶行知并不认为整个社会都是教育的场所。 选择一项: 对 错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不反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 选择一项: 对 错
作为蔡元培的学生,黄炎培关注和从事的教育领域与其师是一致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选择一项: 对 错
南京鼓楼幼稚园曾是中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选择一项: 对 错
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作现代中国人。 选择一项: 对 错
陈鹤琴和陶行知都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搞的是乡村教育实验,而不是平民教育。 选择一项: 对 错
晏阳初把平民教育的目标定为“除文盲,作新民”。 选择一项: 对 错
龚自珍认为教育不良的根源在吏治腐败,而吏治腐败又是清王朝衰落的产物。 选择一项: 对 错
龚自珍认为宋明理学空谈心性,只有孔子之道才是永恒应该学习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龚自珍希望统治者能自行改革,以争取主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魏源主张完全改变信守先王之道的学风。 选择一项: 对 错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是为了改良中国的社会风尚。 选择一项: 对 错
洪仁玕强调革除从前之陋习,以树立全新的社会风气。 选择一项: 对 错
洪仁玕不仅要为健康人开学馆,还打算实施残疾人教育。 选择一项: 对 错
洋务派反对顽固派以礼义为治国之本的传统观点,主张必须崇尚科学技术。 选择一项: 对 错
洋务派不认为学习西方技术是耻辱,自己不如人家才是耻辱。 选择一项: 对 错
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宗旨是“正人心”和“开风气”。 选择一项: 对 错
张之洞认为中体西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选择一项: 对 错
张之洞主张先学西学打好基础,再以中学树立道德立场。 选择一项: 对 错
康有为认为即便一时废除不了八股,也应该先增加“中国文学、策论、外国科学”的科举考试科目。 选择一项: 对 错
康有为主张义务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质。 选择一项: 对 错
康有为认为在各个教育阶段中,中学为一生之学的根本。 选择一项: 对 错
梁启超认为对待科举的上策是将它废除。 选择一项: 对 错
梁启超参照日本教育制度,将人生受教育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 选择一项: 对 错
梁启超认为小学是人生治学的基础。 选择一项: 对 错
梁启超主张小学办起来后,就必须再办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 选择一项: 对 错
梁启超提倡女子教育,已超越了“相夫教子”的传统目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严复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应试教育。 选择一项: 对 错
严复反对中体西用,认为中西之学各有其体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将批判矛头指向尊孔崇儒。 选择一项: 对 错
秋瑾提倡女子教育,是为了实现妇女解放,而不是从业谋生。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批评新建立的近代教育在教学方式上,与古代传统教育没有质的区别。 选择一项: 对 错
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下,任何学说主张都可以在北大自由宣传。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主张学与术要紧密结合,因此要办好综合大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蔡元培主张教育独立,是指教育独立于政党和教会。 选择一项: 对 错
陶行知提倡平民教育,具有阶级调和的动因。 选择一项: 对 错
陶行知批评当时在农村的教育,实际上是进行脱离农村的教育。 选择一项: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