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大学 劳动法

7、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 )、( )。
8、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公民在年满( )周岁时同时产生的。
9、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 )、( )、( )、的客观情况。
10、行为是指( )的法律事实。可以分为( )和( )。
11、引起变更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可以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 ),也可以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 )。
12、平等就业是指劳动者享有平等的( )和( )。
13、法律规定禁止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等( );禁止各种职业介绍结构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使用童工;禁止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发( )。
14、在国家没有制定专门的规范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以前,应按照订立合同的一般程序法则进行,即分为( )和( )两个基本阶段。
15、劳动合同的无效由( )或者( )确认。
16、按照合同履行程度,劳动合同履行分为( )、( )、( )、( )四种情况。
1、劳动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
3、促进就业
4、劳动合同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定涵义。
2、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3、简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联系。
4、简述国家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
5、简述用人单位裁员的程序。
1、试述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
2、试述劳动合同的特征。
职工黄某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并与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在合同期内,黄某以收入偏低为由,口头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未予答复。过了10天,黄某就被一家合资企业招用,又与该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黄某走后,原企业生产受到影响,要求黄某回厂上班。同时,与黄某所在的合资企业联系,希望让黄某回厂,但合资企业以已签订劳动合同为由,不予放人。 试分析: 1、黄某与原企业的劳动合同是否已经解除? 2、合资企业在本案中是否应承担责任?
1、( )与集体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形式。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中( )和( )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3、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调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 )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 )个月。
4、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 )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 )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5、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 )和( )。
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 )。
7、工作时间,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 )用于完成本职工作的时间。
8、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每周至少让劳动者休息( )。
9、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 )和( )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
10、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一次事故中死亡( )的事故属于重大死亡事故。
11、最低工资率的确定,实行三方民主协商原则,即在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由省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 )和( )研究确定。
1、集体合同
2、按劳分配
3、最低工资
4、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5、职业培训
1、简述确定工作时间的依据有哪些?
2、简述劳动法规定的限制加班加点的措施有哪些?
3、简述集体协商的特征。
4、简述职业培训原则。
试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某建筑公司2001年3月招收了一批农村合同工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工资为每个月150元人民币,由公司提供食宿。2001年9月试用期即将届满,工人们要求转正后工资涨到300元。公司负责人称,公司已经决定转正后每人每月工资250元,如不接受,公司将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工人们只得同意。2002年4月,工人们得知该市最低工资标准为300元。于是工人们向公司要求工资涨到每月每人300元。但公司认为,公司除向工人每月支付250元外,还为工人提供食宿,折合下来,工人每人每月工资超过500元,远远高于3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拒绝了工人要求。 试分析: 1、建筑公司支付的工资是否符合最低工资标准? 2、本案应该如何处理?
1、我国的医疗保险基金由( )和( )共同构成。
2、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由( )担任。
3、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为( )和( )。
4、仲裁庭在仲裁委员会领导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 )和( )。
5、( )程序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6、发生争议的职工一方在( ),并有共同申诉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