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海洋环境领域,最早的多边国际条约() A、《国际防止油污公约》 B、《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 C、《油污准备、回应和合作公约》 D、《日内瓦海洋公约》
下列选项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的是() A、建设项目概况 B、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C、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限制 D、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最找提出清洁生产概念的是() A、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B、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C、经济合作与组织发展 D、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下列有关环境诉讼时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长时效二十年从权利从权利被侵害时算起 B、超过诉讼时效,权利人就丧失了胜诉权 C、超过诉讼时效期限,权利人就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在用机动车实行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其进行改造的,须经报_______批准()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直辖市人民政府 D、全国人大常委会
为紧急处置一类废弃物而确立的海洋倾倒区是() A、一类倾倒区 B、二类倾倒区 C、实验倾倒区 D、临时倾倒区
我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请求环保部门处理。此处“处理”的性质是() A、行政指导 B、行政处分 C、行政调解 D、行政裁决
从预防的角度看,国家实施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防治以及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A、环境立法 B、环境行政 C、环境司法 D、环境教育
、把环境分为居室环境、车间环境、全球环境及宇宙环境等的标准是() A、环境的形成 B、环境的功能 C、环境的范围 D、环境的不同要素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是在()召开的。 A、里约 B、斯德哥尔摩 C、纽约 D、内罗毕
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 () A、自然原因 B、利用环境不当 C、人为原因 D、社会原因
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 ( ) A、自然原因 B、利用环境不当 C、人为原因 D、社会原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 A、英国 B、美国 C、瑞士 D、中国
下列制度中,实施总量控制的制度是( ) A、排污许可证制度 B、经济刺激制度 C、征收排污费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国外,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制度发明的制度是( ) A、许可证制度 B、经济刺激制度 C、征收排污费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受害人故意或重大过失”是哪一部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民事责任免责事由( ) A、《环境保护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美国的“泡泡政策”创设了哪种环境法律制度( ) A、排污收费制度 B、排污许可制度 C、排污权交易制度 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根据国际条约的规定,全球气候保护属于( ) A、 共享自然资源  B、人类共同遗产 C、人类共同关切事项   D、完全国家主权管辖事项
“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 A、《我们共同的未来》   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
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处罚的是( ) A、责令限期治理   B、责令关闭 C、责令停产    D、罚款
“人类环境”是指以 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 A、人类 B、人类和其他生物 C、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D、整个生物界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最重要特征是( ) A、调整方法的综合性 B、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定性 C、法律的技术性 D、保护利益的共同性
外国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环境法体系的建立 B、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加强 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 D、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的制定
关于环境基本法表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的地位 B、环境基本法的出现晚于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C、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与资源法律体系完善的标志 D.环境基本法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立法依据
首先提出立法的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文献是 ( ) A、《人类环境宣言》 B、《里约宣言》 C、《21世纪议程》 D、《世界自然保护宪章》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 ( ) A、早期限制 B、治理 C、综合防治 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 ( ) A、民主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C、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 ) A、英国 B、美国 C、 巴瑞 D、中国
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 ( ) A、天然孳息 B法定取得 C、开发利用取得 D强制取得
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 )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 )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 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 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 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
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 解释。 ( ) A、环境破坏 B、公害 C、环境污染 D、与“公利”相对
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制度的是 ( )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的是 ( )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 ( ) A、I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
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界定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标准是 ( ) A、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高限值 B、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低限值 C、巳国家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高限值 D、国家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低限值
向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颁发经营许可证的机关是 (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 和 。( ) A、放射性标识,中文警示说明 B、明显的放射性标识,中文警示说明 C、放射性标识,中英文警示说明 D、明显的放射性标识,中英文警示说明
对于已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应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是( ) A、一年内不用且可以耕种收获的 B、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 C、连续两年未使用的 D、连续五年未使用的
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 ) A、工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B、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C、航道运输用水的需要 D、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在我国,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 ) A、个人 B、企业组织 C、集体 D、国家
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是( ) A、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野生动物 B、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 C、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 D、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
“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的原则是( ) A、谨慎原则 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 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 D、防止环境损害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 ( ) A、大陆架 B、公海 C、内海 D、毗连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 ) A、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C、乡村环境和城镇环境 D、区域环境和全球环境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 同保护 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 时期。( ) A、殷商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 ) A、农民集体所有 B、全民所有 C、农民个人所有 D、无主土地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 ( )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 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 ) A、污染控制 B、自然保护 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 D、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