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中国医科大学--大学语文

《莺莺传》的作者是陈鸿。
盛唐的两大诗人是李白和韩愈。
汉语语音最大的特点是有声调。
散文《月迹》的作者是贾平凹。
曾巩、韩愈、苏轼皆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外国小说的大量译介,对我国现代小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传统训话学中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
《诗经》的创作原则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抒情诗。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万言字典。
“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李煜。
“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沈从文。
.原始歌谣都是 A.徒歌 B.歌舞一体 C.歌乐一体 D.歌舞乐一体
下列诗人不属于盛唐边塞诗派的 A.高适 B.王昌龄 C.岑参 D.孟浩然
被花间派奉为祖师的词人是 A.白居易 B.温庭筠 C.李煜
下列词人不属于北宋时期的 A.晏殊 B.吴文英 C.秦观 D.晏几道
明确提出“文以明道”原则的人是 A.韩愈、柳宗元 B.韩愈、元结 C.韩愈、柳冕 D.李华、柳宗元
文学史上两次“古文运动”分别出现在 A.元明 B.两汉 C.唐宋 D.清及近代
下列不属于长篇章回体小说的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下列作品不属于《玉茗堂四梦》的 A. 《紫钗记》 B. 《牡丹亭》 C.《邯郸记》 D.《宝剑记》
下列人物不见于《史记 项羽本纪》的 A.范增 B.项庄 C.颖考叔 D.张良
先秦的“楚辞”时间上是 A.宋玉的作品 B.贾谊的作品 C.屈原的作品 D.刘向的作品
舒婷所属的诗歌流派是 A.朦胧诗派 B.“新生代”诗人 C.“第三代”诗人 D. “知识分子写作”派
诗集《北方》的作者是 A.艾青 B.绿原 C.冀访 D.阿陇
下列诗歌不属于曹植的 A.《七哀诗》 B. 《白马篇》 C.《赠白马王彪》 D.《七步诗》
下列诗人不属于中唐时期的 A.李贺 B.元稹 C.张若虚 D.孟郊
《过秦论》的作者是 A.桓宽 B.贾谊 C.刘向 D. 晁错
《天狗》在手法上大量使用了 A.对偶和反复 B.排比和通感 C.对偶和象征 D.排比和复沓
闻一多回祖国后,看到黑暗的社会现实,愤而写下的诗作是 A.《放歌》 B. 《红烛》 C.《死水》 D.《亿菊》
赵树理的小说代表作是 A.《荷花淀》 B. 《暴风骤雨》 C.《小二黑结婚》 D.《财主底儿女们》
唐代获“诗仙”之称的诗人是 A.杜甫 B.李白 C.李贺 D.杜牧
晚唐的小李杜是指 A.李商隐和杜牧 B.李商隐和杜荀鹤 C.李贺和杜甫 D.李群玉和杜荀鹤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请() A.邀请 B.请允许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左传 郑送伯克段于鄢》 遗( ) A.遗留 B.赠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左传 郑送伯克段于鄢》 .敢( A.勇敢 B.表示谦敬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左传 郑送伯克段于鄢》 何谓( ) A.说的是什么 B.为什么说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繁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左传 郑送伯克段于鄢》 语( ) A.告诉 B. 话语
简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题材和形式特点。 A.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的“志怪小说”和记述名 士奇闻轶事的“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陈玄祐的《离 魂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些作 品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结构完整,一般篇幅较小。这些作 品带有明显的民间口头创作的痕迹,是古代文言小说的雏形。 B.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的“志怪小说”和记述名 士奇闻轶事的“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 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些作品 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结构完整,一般篇幅较小。这些作品 带有明显的捏合“丛残小语”的痕迹,是古代文言小说的雏形。 C.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大量谈论神鬼怪异的“志怪小说”和记述名 士奇闻轶事的“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 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白行简的《李娃传》。这些作品 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结构完整,一般篇幅较小。这些作品 带有明显的捏合“丛残小语”的痕迹,是古代白话小说的雏形。
简述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A.诗人在对复杂情感世界的表现中,以康桥的人文环境为抒情对象, 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采用意象轮换。光影互动的写法,使主观 情感自然化,自然景物人情化,营造成了一种意蕴丰赡。物我交融 的优美意境,具有意境美。 B.诗人在对复杂情感世界的表现中,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为抒情对象, 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采用明暗交替。夸张拟人的手法,使主观 情感自然化,自然景物人情化,营造成了一种意蕴丰赡。优美的“无 我”之境,具有意境美。 C.诗人在对复杂情感世界的表现中,以康桥的自然景致为抒情对象, 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采用明暗交替、比喻中含象征的写法, 使主观情感自然化,自然景物人情化,营造成了一种意蕴丰赡、 物我交融的优美意境,具有意境美。
简述盛唐边塞诗派的基本情况。 A.盛唐的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高适的边塞诗思想深刻,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内容,且多直抒胸臆,风骨遒劲,更富现实主义精神。岑参的边塞诗多写西北军旅生活、边塞风光及边地风情,充满异域情调,且语奇体峻,多用想象、夸张,风格壮丽恣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之涣、王昌龄、李颀、王翰等。 B.盛唐的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高适的边塞诗思想深刻,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内容,且以质朴平易之笔抒怀言志,诗风明快,更富现实主义精神。岑参的边塞诗多写西北军旅生活、边塞风光及边地风情,充满异域情调,且语言瘦硬奇警,多用想象、夸张,风格壮丽恣肆,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之涣、王昌龄、李益、卢纶等。 C.盛唐的边塞诗派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高适的边塞诗思想深刻,反对非正义战争,呼吁民族团结,且多直抒胸臆,风骨遒劲,更富现实主义精神。岑参的边塞诗多写征人思妇的相互思念、征戍之苦及边地风情,充满异域情调,且语奇体峻,多用想象、夸张,风格俊逸奇险,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之涣、王昌龄、李颀、王翰等。
简述“小学”的由来及内涵。 A.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科目“六艺”之一便是“六书”。“六书”是识字教育,是周代小学教育中最早教授的科目,故语言文字学被称为“小学”即由此而来。从魏晋到唐代,“小学”以汉字的形、音、义三个角度为分野,形成了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门类:文字学讲的是字形,音韵学讲的是字音,训诂学讲的是字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范围虽有扩大,但主要方向仍然是沿袭“小学”的路子,后世也一直把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称为“小学”。 B.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科目“六艺”之一便是“六书”。“六书”是识字教育,是周代小学教育中最早教授的科目,故语言文字学被称为“小学”即由此而来。从魏晋到唐代,“小学”以汉字的形、音、义三个角度为分野,形成了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门类:文字学讲的是字义,音韵学讲的是字音,训诂学讲的是字形。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范围虽有扩大,但主要方向仍然是沿袭“小学”的路子,后世也一直把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称为“小学”。 C.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科目“六艺”之一便是“六书”。“六书”是通识教育,是周代小学教育中最早教授的科目,故语言文字学被称为“小学”即由此而来。从魏晋到唐代,“小学”以汉字的形、音、义三个角度为分野,形成了文字、音韵、词汇三个门类:文字学讲的是字形,音韵学讲的是字音,词汇学讲的是字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范围虽有扩大,但主要方向仍然是沿袭“小学”的路子,后世也一直把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称为“小学”。
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见在舟中!” 陈玄祐 诡( ) A.欺骗 B.怪异《离魂记》
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 宙曰:“见在舟中!” 陈玄祐《离魂记》 见( ) A.见到 B.现在
《哀江南赋序》的作者是鲍照。( )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
由唐五代词向宋词过渡的重要人物是欧阳修。( )
元代后期是元杂剧逐渐脱离宋金杂剧而独立并逐渐走向繁荣兴盛的时期。( )
《张协状元》是宋代作品。( )
章回体小说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
《聊斋志异》采用了“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