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口师范学院中国现代文学

为孟尝君准备“三窟”的是 A.冯谖 B.苏秦 C.张仪 D.范雎
下面作品属于白居易的是 A.《长恨歌》 B.《锦瑟》 C.《泊秦淮》 D.《春夜喜雨》
下面属于北朝民歌的是 A.《十五从军征》 B.《西洲曲》 C.《木兰诗》 D.《陌上桑》
下面作家生活在明代的是 A.元好问 B.马致远 C.李贺 D.汤显祖
《中山狼传》中“老者”的性格特征是 A.机智 B.软弱 C.愚蠢 D.贪婪
下面属于白话短篇小说的是 A.《儒林外史》 B.“三言” C.《世说新语》 D.《西游记》
下面词作作于北宋的有 A.温庭筠《菩萨蛮》 B.李煜《玉楼春》 C.辛弃疾《摸鱼儿》 D.柳永《雨霖铃》
王安石《泊船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指 A.华山 B.泰山 C.紫金山 D.峨眉山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贯穿全篇的景物是 A.春 B.花 C.月 D.江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咏月兼怀人之作,怀念的是 A.欧阳修 B.秦观 C.苏洵 D.苏辙
下列诗歌句句押韵的是 A.《燕歌行》 B.《将进酒》 C.《春夜喜雨》 D.《夜雨寄北》
王安石《北陂杏花》“北陂”在今 A.开封 B.南京 C.新郑 D.洛阳
《醉翁亭记》中“醉翁亭”在今 A.滁州 B.蚌埠 C.南京 D.温州
史记》中写诸侯事迹的是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乐府诗集》 B.《诗经》 C.《楚辞》 D.《全唐诗》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春秋》
宗臣《报刘一丈书》中“上下相孚”,“孚”本意为 A.猜疑 B.信任 C.欺骗 D.虚伪
《诗经》中“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两条河流交汇在今 A.陕西省 B.河北省 C.河南省 D.山东省
下列诗歌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A.《夜雨寄北》 B.《将进酒》 C.《春夜喜雨》 D.《卖炭翁》
李清照词“闻说双溪春尚好”,“双溪”在今 A.江苏省 B.浙江省 C.山东省 D.河北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男主人公是 A.孙富 B.叶生 C.柳监生 D.李甲
“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玉簟”指 A.玉器 B.枕头 C.席子 D.梳子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写在 A.重阳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构思脉络是 A.钱塘湖 B.春 C.行 D.景
“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 A.李商隐《无题》 B.杜甫《绝句》 C.杜牧《清明》 D.李贺《梦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中“辞”的意思是 A.辞官 B.《楚辞》 C.抒情赋体 D.言辞
《桃花扇》中的男主人公是 A.郑桓 B.柳梦梅 C.张生 D.侯方域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 A.《师说》 B.《劝学》 C.《杂说》 D.《逍遥游》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指 A.农 B.工 C.士 D.商
下列诗作属于叙事诗的有 A.《妇病行》 B.《迢迢牵牛星》 C.《行行重行行》 D.《青青河畔草》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出自 A.《望天门山》 B.《登高》 C.《终南山》 D.《望岳》
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通篇采用的手法是 A.夸张 B.比兴 C.用典 D.拟人
高明《琵琶记》写的是 A.《琵琶行》故事 B.蔡文姬故事 C.赵五娘故事 D.王昭君故事
欧阳修《秋声赋》写萧条的“山川寂寥”,摹写的是 A.秋声 B.秋色 C.秋意 D.秋气
下面作品中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阿谀逢迎之风的是 A.《徐文长传》 B.《报刘一丈书》 C.《西湖七月半》 D.《中山狼传》
《西塞山怀古》中“一片降幡出石头”,“石头”故址在今 A.南京 B.徐州 C.镇江 D.苏州
诗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两句中,典故出自 A.《论语》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
《错斩崔宁》选自 A.“三言” B.“二拍” C.《唐人传奇集》 D.《太平广记》
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事件的主角是 A.孟尝君 B.春申君 C.信陵君 D.平原君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属于 A.散曲 B.话本 C.传奇 D.杂剧
下面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高明 B.郑光祖 C.马致远 D.白朴
韩愈《早春》“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是指 A.绝对胜过 B.最美的景色 C.小草 D.比较出色
杜甫《月夜》中“云鬟”指 A.云彩 B.两鬓 C.头发 D.雾气
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奠定基础的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儒林外史》 C.《老残游记》 D.《镜花缘》
下列词集属于晏殊所作的是 A.《珠玉词》 B.《漱玉词》 C.《花间集》 D.《东山词》
《诗经》中的“风”分为十五国风,划分标准是 A.内容 B.社会作用 C.地域 D.音乐
《硕人》选自《诗经》中的 A.《周南》 B.《秦风》 C.《郑风》 D.《卫风》
苏轼《前赤壁赋》中“七月既望”指的是 A.农历七月初一 B.农历七月十五 C.农历七月十六 D.农历七月三十
以“咏史”为诗题,始于 A.王粲 B.班固 C.左思 D.潘岳
下列诗题中,“行”字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短歌行》 B.《燕歌行》 C.《琵琶行》 D.《钱塘湖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