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信阳师范学院-现代西方哲学
[单选题,10分]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单选题,10分]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单选题,10分] 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 A.事物的度 B.事物质的规定性 C.事物量的规定性 D.事物的特殊矛盾
[单选题,10分] 事物的质是指(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单选题,10分]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多选题,10分] “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把握质和量的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多选题,10分] 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多选题,10分]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A.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B.形式是否新奇 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多选题,10分] 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 A.条件的客观性 B.条件的复杂多样性 C.条件的不变性 D.条件的可变性
[多选题,10分] 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 A.从主观愿望出发 B.从外国模式出发 C.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D.从书本教条出发
[单选题,10分]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单选题,10分] 规律是(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单选题,10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单选题,10分]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单选题,10分]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A.先有联系、后有运动 B.先有运动、后有联系 C.运动构成联系 D.联系构成运动
[多选题,10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 A.逻辑推理证明 B.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 C.哲学的发展证明 D.合理想象证明
[多选题,10分]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的意识活动() A.饥餐渴饮 B.趋利避害 C.胡思乱想 D.审时度势
[多选题,10分] 规律的特点是() A.客观性 B.稳定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多选题,10分]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A.意识是物质的根源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多选题,10分]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是() A.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创造性 C.人的意识是精神活动过程,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 D.电脑只是人脑的延伸和补充
[单选题,10分]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辩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单选题,10分]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 C.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单选题,10分] 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 A.合乎逻辑的 B.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诡辩论
[单选题,10分]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单选题,10分]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多选题,10分]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 ) A.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B.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D.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多选题,10分]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 A.折衷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庸俗唯物主义
[多选题,10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多选题,10分]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A.广延性 B.伸张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
[多选题,10分] 下列哲学派别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有() A.存在主义 B.实证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实用主义
[单选题,10分] 物质运动最终高级的形式是( ) A.化学运动 B.物理运动 C.生物运动 D.社会运动
[单选题,10分] 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 ) 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C.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 D.及其四位最终会超过人类思维
[单选题,10分] “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单选题,10分]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意识能( ) A.创造物质 B.改造客观世界 C.自由地创造和运用规律 D.决定物质的状态
[单选题,10分] 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 A.可变性 B.无限性 C.不可逆性 D.连续性
[多选题,10分] 下列哲学观点属于人本主义的有() A.超人哲学 B.“生命本身就是强力意志” C.“有用即真理” D.“人就是自由”
[多选题,10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多选题,10分] 道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两种理论类型是( )。 A.功利主义伦理学 B.结果论伦理学 C.非结果论伦理学 D.决定论伦理学
[多选题,10分] 艺术哲学所说的表达与某种属人的特性紧密相联,其最重要的特点是() A.寓情 B.移情 C.表现 D.意义
[多选题,10分] 当代哲学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形态有() A.解释学 B.新儒学 C.后现代主义 D.分析哲学
[单选题,10分] 在世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单选题,10分]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形而上学 B.机械唯物论 C.唯心主义 D.二元论
[单选题,10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单选题,10分] 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物质范畴可以取代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 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单选题,10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多选题,10分] 功利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边沁 C.穆勒勒 D.摩西
[多选题,10分] 下列属于心理利己主义的有( ) A.每个人应当永远为自身利益而行动 B.不应当做出于其他原因认为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 C.应当做任何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 D.应当做能够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最大幸福的行为
[多选题,10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一直在( )两极中艰难地行走 A.野蛮 B.文明 C.公平 D.公正
[多选题,10分] 选择和确定价值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有() A.持久性 B.幸福性 C.卓越性 D.建设性
[多选题,10分]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是”与“应当”的关系,最初是由休谟揭示出来的 B.“应当”是规范性的应该做的,是理智的道德的 C.“是”是正在做的事情,是已经或已在发生的行动 D.正在做的事情不一定是应当做的事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