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佳木斯大学语言治疗学

《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 )
·抒情长诗
·叙事长诗
·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
“汉园三诗人”得名于( )
·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 )。
·《还魂草》
·《火》第三部
·《第四病室》
·《寒夜》
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 )
·庐隐
·凌叔华
·苏雪林
·白薇
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 )
·《瓶》
·《漂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南冠草》
“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 )
·“才子佳人”派
·言情派
·游戏消遣派
·“礼拜六”派
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梁启超
·黄遵宪
·裘廷梁
·谭嗣同
《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 )
·陈独秀
·胡适
·周作人
·刘半农
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 )
·“左联”
·“文协”
·中国诗歌会
·九叶诗派
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 )
·翠翠
·贞贞
·夭夭
·香香
申请仲裁的条件是( )。
·有仲裁协议
·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理由
·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评议笔录
二审行政判决书有以下几种情况( )。
·维持原审判决
·对原审判决部分维持、部分撤掉
·撤销原审判决,维持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撤销原审判决,同事撤销或变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
公证文书具有主要特点有( )。
·真实性
·合法性
·可行性
·综合性
法律文书对语言的要求是( )。
·准确
·精练
·朴实
·庄重
起诉状的核心内容是( )。
·事实和理由
·诉讼请求
·证据和证据来源
·被告人情况
各类案件的当事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决,在法定的上诉期内,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要求重审改判案件的书状是( )。
·答辩状
·申诉状
·上诉状
·反诉状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中,对发现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而公安机关没有提请批捕的,依法向公安机关提出批捕意见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是( )。
·逮捕决定书
·批准逮捕决定书
·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
·逮捕案件审查报告
起诉书的重点是( )。
·案件事实
·证据
·起诉的要求和根据
·被告人基本情况
在法庭上,公诉人宣读的公诉意见书的内容包括( )。
·制作文书的人民检察院名称
·文书名称
·案件名称
·法庭审判人员名称
刑事赔偿决定书为( )。
·文字叙述式文书
·宣告式文书
·实录式文书
·信函式文书
人民检察院适用立案决定书是在( )。
·审查起诉阶段
·审查起诉阶段前
·审查起诉阶段后
·审查起诉过程中
不起诉决定书对当事人应当使用的规范称呼是( )。
·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
·人犯
·被不起诉人
立案决定书正文决定事项的写法为( )。
·本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xxx涉嫌xx罪一案立案侦查
·本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xxx涉嫌xx一案立案侦查
·本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xxx立案侦查
·本院决定立案侦查
起诉意见书中提出起诉意见的理由和法律依据这一部分,应当援引的法律条款是( )。
·刑法
·刑事诉讼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刑法或刑事诉讼法
公安机关依法拘留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由承办单位填写承呈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的文书是( )。
·呈请拘留报告书
·侦查工作方案
·通缉令
·立案报告书
制作公证书的根本依据是公证书的( )。
·形式
·内容
·格式
·性质
公证书所证明的是一种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 )。
·文件
·文书
·信件
·文字材料
选民资格的案件当事人称 ( )。
·原告
·起诉人
·申请人
·当事人
法律文书的主旨是指一篇文书的( )。
·目的和中心意思
·事实和理由
·事实和证据
·证据和法律依据
法律文书中对选用的法律条款的要求是( )。
·客观性
·真实性
·针对性
·实用性
对犯罪嫌疑人需拘传时制作的呈请拘传报告书的批准是( )。
·同级人民法院负责人
·同级人民检察院负责人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中,要交待上诉人提交上诉状副本的份数,上诉状的副本应( )。
·由法院规定提交的份数
·提交两份
·根据对方当事人的人数确定份数
·提交三份
民事判决书中原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当事人称谓应写( )。
·原告
·原告单位
·单位
·起诉人
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提审的民事案件,在判决书的主文之后,不写( )。
·诉讼费用的负担
·书记员姓名
·日期
·合议庭成员姓名
第一审民事调解书的尾部应写明( )。
·上诉权
·本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调解书送达后,既具有法律效力
·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既具有法律效力
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
·正确
·错误
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
·正确
·错误
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
·正确
·错误
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
·正确
·错误
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
·正确
·错误
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
·正确
·错误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
·正确
·错误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
·正确
·错误
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
·正确
·错误
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
·正确
·错误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内外环境的刺激是启动一个反射的条件,而这种反应的实现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
·正确
·错误
反射发育:是指某些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只有在某一个水平的反射出现后才能完成与之相应的运动动作,故又将这类反射称之为发育性反射。( )
·正确
·错误
调整反射:是脑干水平反射,是静止的姿势反射,它主要通过调整肌张力对姿势产生影响,故又称调整反射。( )
·正确
·错误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或主动用力时没有主动运动的患侧肌群所产生的反应。偏瘫患者处于弛缓阶段或痉挛的早期阶段时可诱发出联合反应。( )
·正确
·错误
调整反应:是指中脑水平的反射,用于维持头于正常直立位(即面部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或维持头与躯干的正常对线关系。它们是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12个月时达到最大效应。当皮质控制增加时,它们逐渐改变并受到抑制,到5岁末时消失。( )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