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陕西中医药大学儿科学

6 岁男孩,患肾病综合征 1 年,服用泼尼松治疗 3 个月,近 1 个月剂量为每日顿服 30mmHg, 尿蛋白在(+~++)之间。2 天前受凉后出现高热、腹泻,家长停用泼尼松改用口服抗生素 治疗,半天前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烦躁不安、脉搏细速、四肢冷、血压下降。应立即给 予的急救处理是 A.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 B.强利尿剂 C.西地兰 D.口服泼尼松 E.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
7 岁男孩,晨起眼睑浮肿伴尿少 1 周,发现肉眼血尿 1 天,病前 7 天有“咽痛”。体查:体 温 38.0℃,血压 120/80mmHg,发育营养好,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外周血示血红蛋白 112g/L; 尿常规示蛋白++/HP,红细胞+++/HP,白细胞 1~4/HP,比重 1.015;血尿素氮 7.2mmol/L, 血总蛋白 52g/L,白蛋白 32g/L;血胆固醇 4.6mmol/L。 24.该患儿诊断首先考虑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D.继发性肾炎 E.泌尿系感染
患儿入院后突发抽搐 1 次,测体温 38.5℃,血压 150/90mmHg,考虑合并了 A.高血压脑病 B.热性惊厥 C.病毒性脑炎 D.中毒性脑病 E.脑栓
该患儿降压首选 A.硝普钠 B.速尿 C.西地兰 D.硝苯地平 E.利血平
患儿应卧床休息至 A.水肿消退、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正常 B.尿常规正常 C.尿常规正常后 1 个月 D.尿常规正常后 2 个月 E.Addis 计数正常
A.400~500ml B.500~600ml C.600~700ml D.600~1000ml E.1000~1500ml 28.6 月婴儿每日正常尿量约
2 岁幼儿每日正常尿量约
4 岁儿童每日正常尿量约
胚胎期造血的特点是 A.造血部位首先在肝脏,然后在卵黄囊 B.肝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 C.骨髓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 D.卵黄囊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 E.脾脏是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
生后造血的特点不包括 A.骨髓是出生后的主要造血部位 B.婴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 C.年长儿和成人期红骨髓仅限于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和肩胛骨 D.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 E.小婴儿在遇到各种感染性贫血或造血需要增加时,骨髓造血功能将成倍增加
小儿出现生理性贫血的时期是 A.生后 5~7 天 B.生后 1 个月左右 C.生后 2~3 个月 D.生后 5~7 个月 E.生后 1 年
下列有关小儿血红蛋白种类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胎儿 6 个月时 HbF 占 90% B.出生时 HbF 占 30%,HbA 约占 70% C.1 岁时 HbF 不超过 5% D.2 岁时 HbF 不超过 2% E.成人 HbF 不超过 2%
正常小儿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变化有 2 次时间交叉,是指 A.1~3 天及 1~3 个月 B.1~3 天及 1~3 岁 C.4~6 天及 4~6 个月 D.4~6 天及 4~6 岁 E.4~6 个月及 4~6 岁
8 个月女婴贫血的标准是 A.Hb<80g/L B.Hb<90g/L C.Hb<100g/L D.Hb<110g/L E.Hb<120g/L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所导致的贫血不包括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感染性贫血 E.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形态分类是 A.MCV<80fl,MCH<26pg,MCHC<31% B.MCV<80fl,MCH<28pg,MCHC 31%~38% C.MCV80~94fl,MCH<28pg,MCHC<31% D.MCV<80fl,MCH 28~32pg,MCHC<31% E.MCV<80fl,MCH 28~32pg,MCHC 31%~38%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不包括 A.先天储铁不足 B.铁摄入量不足 C.生长发育慢 D.铁吸收障碍 E.铁丢失过多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典型血象改变是 A.呈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 C.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扩大 D.网织红细胞数增多 E.血小板常常减少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典型骨髓象改变不包括 A.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B.各阶段红细胞均较小 C.红细胞胞核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浆 D.粒细胞系无明显异常 E.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
有关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降低 C.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降低 D.骨髓可染铁增加 E.转铁蛋白饱和度增加
有关缺铁性贫血输血治疗的原则,错误的是 A.一般病例无需输血 B.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明显感染者可输浓缩红细胞以尽快改善贫血状态 C.贫血越重,每次输血量宜越大,速度宜越快 D.血红蛋白 30g/L 时应输血 E.极重患儿可用浓缩红细胞换血治疗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多见于 A.新生儿 B.婴幼儿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有关维生素 B12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A.精神神经症状突出 B.血清维生素 B12含量低于 100ng/L C.维生素 B12治疗有效 D.重度贫血者可予输血治疗 E.应先加用叶酸联合治疗
从母体带来的铁,可供小儿使用多长时间 A.1~2 周 B.4 周 C.8~12 周 D.4~5 个月 E.1 周岁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治疗最早出现反映的是 A.网织红细胞增高 B.红细胞数上升 C.血红蛋白量增加 D.骨髓中巨幼红细胞恢复正常 E.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
8 个月男婴,一直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近 1 月来出现面色苍白,查外周血象示小 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该患儿诊断首先考虑 A.生理性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1 岁女婴,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其疗程为用药 A.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B.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 C.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后再用药 4 周 D.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后再用药 6~8 周 E.至血红蛋白含量恢复正常后再用药 8~12 周
2 岁幼儿,诊断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哪项符合其外周血象的特点 A.MCV(fl)100;MCH(pg)36; B.MCV(fl)100;MCH(pg)31; C.MCV(fl)100;MCH(pg)33; D.MCV(fl)90;MCH(pg)31; E.MCV(fl)90;MCH(pg)36;
生后 1 周新生儿,胎龄 32 周,查外周血 Hb 150g/L,需何时补充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 A.立即开始 B.生后 1 个月 C.生后 2 个月 D.生后 3 个月 E.无需补充
10 个月男婴,进行性面色苍白 2 个月,近 3 天出现嗜睡、头部震颤、不能独坐。体查: 反应迟钝,肢体轻微震颤,踝阵挛阳性。外周血 Hb 55g/L,MCV 105fl,MCH 38pg,MCHC 32%, 血清 VitB12为 89ng/L。该患儿治疗首选 A.铁剂 B.铁剂+维生素 C C.维生素 B12 D.叶酸 E.叶酸+维生素 B12
患儿 8 个月,单纯母乳喂养,近一个月表情呆滞,活动减少,稀便。查体:面色苍白, 虚胖,四肢震颤,肝肋下 3cm,血常规:白细胞 2.3×1012/L,血红蛋白 90g/L,白细胞 10 ×109 /L,网织红细胞 0.5%。诊断首先考虑 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慢性感染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失血性贫血
1 岁女孩,面色苍白 3 个月,体查:口唇粘膜及甲床苍白,心肺未见异常。外周血 Hb 66g/L, 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4.首选药物是 A.口服铁剂 B.静脉注射铁剂 C.肌肉注射铁剂 D.维生素 C E.输血治疗
若给予口服补铁,应注意 A.餐前服用 B.餐后口服 C.同时服用维生素 C D.同时服用维生素 E E.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
如铁剂治疗有效,则网织红细胞的变化为 A.服用铁剂后立即升高 B.2~3 周后开始升高 C.2~3 周达高峰 D.2~3 周下降至正常 E.4 周之后回落至正常
如行骨髓穿刺检查,则骨髓象改变不符合的是 A.骨髓增生减低 B.粒:红比值倒置 C.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 D.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E.巨核细胞有核过度分叶现象
治疗疗程为 A.至临床症状好转为止 B.至血象恢复正常再继续使用 1 个月 C.至血象恢复正常再继续使用 2 个月 D.至血象恢复正常再继续使用 3 个月 E.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有关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及病理,以下哪项不正确 A.常见的致病菌有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链球菌 B.小于 2 个月的小儿以革兰阳性细菌所致的化脑为主 C.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可发生由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脑膜 炎D.病理可见脑组织表面炎性渗出物覆盖,可有广泛的血管病变及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改变 E.可由上呼吸道炎症通过血行播散所致
以下表现可发生于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除了 A.前囟隆起 B.体温不升 C.惊厥发作 D.拒食吐奶,面色青紫 E.剧烈头痛
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不包括 A.智力障碍 B.脑积水 C.脑性低钠血症 D.原发性癫痫 E.脑室管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包括 A.尽量使用头胞三代抗生素 B.待明确病原菌后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 C.联合用药 D.静脉给药 E.总疗程 1 周
以下哪项提示患儿最可能存在脑膜炎 A.持续高热 B.脑膜刺激征阳性 C.抽搐 D.瘫痪 E.意识障碍
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时下列哪项不符 A.常发生于经特异治疗后脑脊液好转而体温不退或热退后复升 B.多数患儿可无症状 C.多发生于婴儿或新生儿 D.积液可以是无菌性渗出液 E.脑脊液检查可确诊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首选哪种抗生素治疗 A.青霉素 B.氨苄青霉素 C.氯霉素 D.头孢曲松钠 E.万古霉素
关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以下哪项不正确 A.脑脊液压力大多数增高 B.外观混浊,甚至呈脓性 C.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明显增多 D.蛋白质、糖含量增高 E.脑脊液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是明确脑膜炎病因的重要方法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常用于以下哪种化脓性脑膜炎 A.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B.绿脓杆菌脑膜炎 C.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D.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E.大肠杆菌脑膜炎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可有尖声哭叫 B.可有凝视 C.可有惊厥 D.可有颈抵抗感 E.较少有硬膜下积液发生
1 岁 8 个月女孩,下列各项中尚属正常表现的是 A.握持反射阳性 B.吸吮反射阳性 C.颈抵抗感明显 D.克氏征阳性 E.巴氏征阳性
6 个月患儿,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已用大剂量青霉素与氨苄青霉素联合治疗,病 情好转,体温恢复正常 2 天。近 1 天再次出现高热,体温 39.5℃,并伴有抽搐,脑脊液压 力为 180mmH2O,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 10×106 /L,蛋白 0.5g/L,氯化物 119mmol/L,糖 3.6mmol/L。诊断应首先考虑 A.脑水肿 B.硬脑膜下积液 C.脑室管膜炎 D.脑积水 E.化脓性脑膜炎复发
3 个月男婴,因发热 6 天,反复呕吐 1 天伴抽搐 4 次就诊。体查:体温 40℃,脉搏 140 次/min, 呼吸 50 次/min,神志清楚,前囟隆起,颈有抵抗感,巴氏征阳性,踝阵挛阳性。左上臂三 角肌处可见“卡痕”。外周血象白细胞 16.6×109 /L,中性 0.79,淋巴 0.21。 13.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脑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真菌性脑膜炎 E.脑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