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中药资格证
B.白鲜皮 A.桑白皮 D.海桐皮 C. 合欢皮 E.地骨皮 质韧,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物尘飞扬;气微,味谈甘的药治
A. 图2015-23 B.图2015-24 C.图2015-25 D.图2015-26 E. 图2015-27 试卷附图中,原植物属于伞形科的是
A. 图2015-23 B.图2015-24 102. C.图2015-25 D.图2015-26 E. 图2015-27 .试卷附图中,原植物属于木犀科的是
A. 图2015-23 B.图2015-24 C.图2015-25 D.图2015-26 E. 图2015-27 试卷附图中,原植物属于木兰科的是
A.全蝎 B.牛黄 C. 海螵蛸 D.蟾酥 E. 羚羊角 具有“乌金衣”特征的药材是
A.全蝎 B.牛黄 C. 海螵蛸 D.蟾酥 E. 羚羊角 具有“通天眼”特征的药材是
A.HgS B.AS2S2 C.Fe203 D.FeS2 E. CaSO4·2H20 朱砂的主要成分是
A.HgS B.AS2S2 C.Fe203 D.FeS2 E. CaSO4·2H20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
某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其药物组成包括: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氯 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附加剂为:依地酸二钠、项 硫酸钠、甘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作用。 101.附加剂硫代硫酸钠是用作 恋 A. 抗氧剂 B.增溶剂 C.抑菌剂 D.pH调节剂 E. 渗透压调节剂
某药厂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其药物组成包括: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氯 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附加剂为:依地酸二钠、项 硫酸钠、甘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的作用。报据中药注射液生产要求,处方中原科断放固定产地,機設担的主产地貼 102. A.广东 B. 山西 C.河北 D.四川 E. 黑龙江
患者,男,50岁,患消渴病5年,症见:腰滕酸软、头晕耳鸣、骨蒸潮热、盗 开进精、消渴。中医辨为;肾阴虚证。处以:六味地黄丸。药用:熟地黄24g,酒英 肉128,山药128,泽泻9g,牡丹皮98,茯苓9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4.根据患者的病情,处方中山药的炮制方法是 A. 麸炒 B. 清炒 C. 土炒 D.切制 E.蜜炙
药师调配复核时,其中呈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粉性,气 微,味微苦的饮片是 A.熟地黄 B.酒萸肉 C.泽泻 D. 山药 E.牡丹皮
患者服完7剂后即来就诊,自诉消渴等症状有所缓解,并云:因长期出差而不 便服汤剂,希望服用组成与功效相同的成药。鉴此,医师根据病情,建议其服 以六味地黄丸方制成的成药,不适宜的剂型是 A.浓缩丸 B.颗粒剂 C. 胶囊 D.小蜜丸 E. 软胶囊
针对其病证,该方的主要药理作用是 A. 解热 B.抗血栓 C.祛痰 D.降血压 E.降血糖
爆淬法炮制常用的淬液有 A.酒 C.麻油 B.醋 E. 蜜水 D. 药汁
评价挥发油质量的物理常数有 A. 比旋度 C.相对密度 B.折光率 E.闪点 D.熔点
《中国药典》规定,应检查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药材有 A.山药 B.天冬 C.牛膝 D.天麻 E. 天花粉
关于注射剂有关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混悬型注射剂不得用于静脉注射 B.中药注射剂应以半成品投料配制成品 C.乳状液型注射剂不得用于静脉滴注 D.标示量不大于50ml的注射剂,灌装时应适当增加装量 E. 多剂量包装注射剂,每一容器包装不得超过10次注射量
关于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 适当增加滴眼剂的黏度有利于药物吸收 B.经眼角膜吸收的药物主要起局部治疗作用 C.结合膜吸收是药物进人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D.眼用制剂的刺激性,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利用 E.从眼睑缝溢出的药液可能会流入鼻腔或口腔产生全身作用
用于评价制剂生物等效性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有 A.生物半衰期(tv2) B.清除率(Cl) C.血药峰浓度(Cmat) D.表观分布容积(V) 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依据树脂的化学组成分类,属于油胶树脂的药材有 A.儿茶 B.血竭 C.乳香 D. 没药 E. 青黛
某男,28岁。2天前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项背强痛,舌苔薄白, 脉浮。医师辩证选药组方时,为减轻项背强痛的症状,宜选用的药物是 A.葛根 B. 白芷 C.藁本 D.桂枝 E. 羌活
某女,32岁。咳嗽2天,症见痰多咳喘、色黄黏稠、咽喉肿痛,舌质红,苔黄, 脉滑数。宜选用的药物是 A.板蓝根 B. 金荞麦 C.木蝴蝶 D.马勃 E. 射干
某女,30岁。平素急躁易怒,近半年又见大便秘结。宜选用的药物是 A.芦荟 B.芒硝 C. 龙胆 D.火麻仁 E.番泻叶
某男,57岁。患高血压病10年,近发湿疹瘙痒。宜选用的药物是 A. 木瓜 B.伸筋草 C.丝瓜络 D.稀莶草 E. 乌梢蛇
苍术不具有的功效是 A.燥湿健脾 B.祛风湿 C.明目 D.消积 E.发汗
金钱草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关于金钱草性能效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除湿退黄 A. 利水通淋 D. 善治肝胆结石 C.解毒消肿 E. 甘淡渗利,苦寒清泄
某男,67岁。症见口舌生疮、腰膝冷痛、大便溏薄。证属下元虚冷,虚阳上浮, 宜选用的药物是 A.丁香 B. 荜茇 C.干姜 D. 肉桂 E. 高良姜
某男,3岁。过节期间饮食无度,导致恶心呕吐,节后数天厌食,烦躁、口渴、 脘腹胀痛、大便干燥,证属食滞化热,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小儿消食片 B.健脾消食丸 C.小儿化食丸 D.一捻金 E. 薯蓣丸
苦泄寒清,力猛有毒,外用吹鼻能引去湿热的药物是 A.斑蝥 B.瓜蒂 C.轻粉 D. 铅丹 E. 毛茛
某女,35岁。患崩漏2月,症见经行腹痛,腹胀食少、神疲乏力。医师给出的 处方为熟地黄、当归、白芍、党参、炒白术、茯苓、甘草、鹿角霜、海螵蛸、益 母草、醋香附、醋延胡索、砂仁、陈皮、煅赤石脂。因处方中含有海螵蛸,如制 成水丸,宜加用的药物是 A.稻芽 B.神曲 C.麦芽 D.莱菔子 E.鸡内金
某女,55岁。素体虚弱,近日因感受风寒而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 胸闷呕逆、乏力气短。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保济丸 B. 荆防颗粒 C.参苏丸 D. 参苓白术颗粒 E. 玉屏风颗粒
味甘性温,不宜与热茶同服的药是 A.贯众 B. 雷丸 C.槟榔 D.使君子 E.苦棟皮
处方组成中含有大黄,功能为消积导滞,清利湿热的中成药是 A.枳实导滞丸 B.保和丸 C.越鞠丸 D.六味安消散 E.开胃健脾丸
功能杀虫、疗癣、止痒,一般不作内服的药物是 A.土荆皮 B.儿茶 C.硼砂 D.露蜂房 E. 蛇床子
某男,89岁。因倒开水不慎,左手背轻度烫伤,肿痛溃烂。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紫草膏 B.如意金黄散 C.京万红软膏 D.拔毒生肌散 E.生肌玉红膏
某男,45岁。平日喜食辛辣,脾气暴躁。近日突发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 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证属肝火犯肺。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 导赤丸 B.芩连片 C.西黄丸 D.黛蛤散 E. 新雪颗粒
牛膝、川牛膝均源于苋科, 虽均性平归肝肾经,但川牛膝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B. 小便不利、淋浊涩痛 C.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D.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E.吐血、衄血、尿血
某女,24岁。经行腹痛,色暗,有瘀块。近日又见尿频、尿急、尿痛。宜选用 的药物是 B.蒲黄 A. 石韦 D.地榆 C.三七 E.白茅根
木香顺气丸既能健脾和胃,又能 B.顺气化痰 A.宽中除满 D.行气化湿 C疏肝理气 E.疏肝通络
某男,68岁。 因心衰服用地高辛,不宜同时服用的中成药是 B. 稳心颗粒 A. 麝香保心丸 D. 速效救心丸 C.通心络胶囊 E. 参松养心胶囊
某男,65岁。宿有喘病,气短,动则嘴甚,小便清长,腰膝酸痛,大便艰湿, 排出困难,宜选用的药物是 A. 核桃仁 B. 桃仁 C.苦杏仁 D.郁李仁 E.冬瓜仁
珍珠具有安神定惊之效,内服入丸散的成人常用剂量为 A. 0.015~0.03g B. 0.1~1g C.0.05~0.09g D. 1.5~2g E. 3~5g
某女,48岁。近期出现月经先后不定期,伴烘热出汗、眩晕耳鸣、手足心热、 烦躁不安。医师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证属肾阴虚,处方为更年安片。此因该中 成药既能滋阴清热,又能 A. 补气养血 B.养血调经 C. 活血止痛 D.除烦安神 E. 养心安神
石菖蒲辛、苦、温,是临床常用的开窍药,其主治病证不包括 A.噤口痢 B.胸痹心痛 C.心悸失眠 D.耳鸣耳聋 E. 脘腹痞胀
某女,49岁。近1年月经周期紊乱,几天前因情志抑郁,遂致失眠、心烦焦虑, 健忘。证属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A.逍遥颗粒 B.朱砂安神丸 C.枣仁安神液 D.解郁安神颗粒 E. 养血安神丸
某男,70岁。患咳嗽20余年。刻下动则气喘、自汗乏力、时发心悸、多梦、口 渴,舌质淡红,少苔。证属肺肾不足、心神失养,宜选用的药物是 B.五味子 A.天冬 C.浮小麦 D. 山茱萸 E.薏苡仁
活血祛瘀药的适应证不包括 B.廠瘕积聚 A. 关节痹痛 C.痈肿疮疡 D.阴疽流注 E. 月经不调
某男,50岁。患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症见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 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证属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医师处以 尿毒清颗粒,此因该中成药除能通腑降浊、活血化瘀外,又能 A. 健脾燥湿 B.凉血解毒 C. 健脾利湿 D.理气燥湿 E.凉血利湿
桂枝合剂源于张仲景的桂枝汤方,关于桂枝合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鼻塞、干呕 B.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C.表实无汗者需覆被保暖以令汗出 D.服药后多饮热开水或热粥 E.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