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陕西中医药大学外科学

85.西医治疗风疹块首选的药物为 A.抗生素 B.镇静药 C.抗组胺药 D.皮质激素 E.维生素类药
86.风疹块的外治法,下列哪项不适宜 A.2%石炭酸 B.1%麝香草酚 C.1%~2%薄荷脑 D.5%硫磺软膏 E.中草药煎出液外洗
87.下列哪项不属药疮的共有症状 A.有过敏史 B.有用药史 C.有一定的潜伏期 D.皮疹多广泛、对称 E.同一种药物引起的皮疹相同
88.引起药疮的药物为 A.青霉素 B.四环素族类药 C.磺胺类药 D.解热镇痛药 E.任何药物
89.药疮的潜伏期平均为 A.7~8 天 B.1~5 天 C.5~10 天 D.10~15 天 E.15~20 天
90.固定性药疮的表现下列哪项不对 A.每次发病均见第一次皮疹再现 B.圆形红斑 C.红斑边界清楚 D.皮肤黏膜交界处为擦烂 E.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
91.下列哪一型药疮常累及皮肤黏膜交界处 A.剥脱性皮炎型 B.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型 C.风疹块样型 D.固定性红斑样型 E.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92.剥脱性皮炎型药疮下列不正确的表现是 A.潜伏期短 B.突然发病、逐渐加剧 C.多初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 D.有一个月左右的剥脱期 E.全身症状严重
93.剥脱性皮炎型药疮的潜伏期一般为 A.1 个月 B.2 个月 C.3 个月 D.1~3 个月 E.20 天以上
94.药疮治疗的首要环节为 A.尽快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B.尽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C.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及化学结构相似药物 D.多饮水以加强药物排泄 E.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95.摄领疮的特征性皮损为 A.丘疹 B.斑丘疹 C.苔藓样变 D.糜烂渗出 E.色素沉着
96.摄领疮好发于 A.面部 B.四肢 C.头皮 D.颈项 E.手掌
97.需与摄领疮鉴别的疾病有 A.癣 B.白庀 C.慢性湿疮 D.漆疮 E.药疮
98.下列哪一项不是治疗摄领疮的治法 A.内服消肿止痛药 B.以外治法为主 C.以止痒为主 D.阻断一切不良刺激 E.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
99.白庀又称为 A.摄领疮 B.白癜风 C.神经性皮炎 D.松皮癣 E.白屑风
100.发生于头皮部的白庀其特征为 A.头发呈束状,但不脱落 B.头发稀疏,脱落 C.头发油腻,脱落 D.头发呈斑片状脱落 E.头发参差不齐,失去光泽
101.下列哪一项不是白庀的特点 A.好发于身体的屈侧 B.初起形如疹疥,逐渐扩大成片 C.搔起层层脱屑 D.刮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 E.头部皮疹上的头发呈束状
102.下列不属白庀证型的是 A.风热证 B.血热证 C.血燥证 D.血瘀证 E.冲任不调证
103.白庀皮疹泛发全身,基底鲜红,上覆鳞屑较多,刮去鳞屑、薄膜后筛状出血明显,内治法宜选 用 A.清热凉血,祛风解毒 B.清热凉血,祛风化湿 C.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D.清热利湿,活血散瘀 E.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104.西医认为,寻常性痤疮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无关 A.青春发育期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 B.毛囊内非致病性微生物作用 C.遗传、环境 D.饮食、情绪紧张 E.发育不良
105.粉刺好发部位 A.头皮 B.面部 C.腹部 D.四肢 E.手足
106.最早记叙“肺风、粉刺、酒鼓鼻”三名同种的古代文献为 A.《外科正宗》 B.《诸病源候论》 C.《伤寒杂病论》 D.《华佗传》 E.《内经?灵枢》
107.粉刺的皮损主要是 A.风团 B.毛囊性丘疹 C.丘疱疹 D.脓疱 E.扁平丘疹
108.下列不是粉刺表现的内容是 A.毛囊性丘疹 B.黑头粉刺 C.脓疱 D.囊肿 E.红斑鳞屑
109.粉刺的外治法常选用的药物是 A.青黛膏 B.金黄膏 C.黄连膏 D.颠倒散洗剂 E.蛇床子洗剂
110.黧黑斑西医称之为 A.黄斑 B.暗斑 C.色素斑 D.肝斑 E.黄褐斑
111.下列哪项不是黧黑斑发病的因素 A.脾虚水溢 B.肾阴虚,火滞面部孙络 C.肾阳虚,黑色上泛 D.肝郁化火灼血,肾的本色外露 E.内分泌失调(西医)
112.西医治疗黄褐斑可口服大剂量 A.维生素 E B.维生素 C C.维生素 B D.谷胱苷肽 E.复合维生素
113.盘状红蝴蝶疮的典型皮疹为 A.突出皮面的圆形红斑 B.水肿性红斑 C.风团样红斑 D.弥漫性红斑 E.中心微凹、上覆粘着性鳞屑的斑
114.盘状红蝴蝶疮的好发部位是 A.面部 B.头部 C.躯干 D.四肢 E.手足
115.系统性红蝴蝶疮较早的内脏损害为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脾脏 E.肺脏
116.日晒后加重的皮肤病有 A.白庀 B.红蝴蝶疮 C.摄领疮 D.蛇串疮 E.粉刺
1.斑
2.丘疹
3.风团
4.糜烂
5.溃疡
6.苔藓样变
7.溶液
8.粉剂
9.癣
10.蛇串疮
11.漆疮
12.湿疮
13.风疹块
14.药疮
15.白庀
16.红蝴蝶疮
17.摄领疮
18.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