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华北水利水电消防燃烧学
以下不是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稀释
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毒害性 B.减光性 C.扩散性 D.恐怖性
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直接燃烧 C.沸溢燃烧 D.喷溅燃烧
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动力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 A.引火源 B.助燃物 C.点火能 D.火源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A.0.14 B.0.21 C.0.78 D.0.87
根据燃烧的定义,()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火焰 B.发光 C.发烟 D.爆炸
燃烧应具备()、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光电反应 D.分解反应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燃烧是可燃物与()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进行性能化评估时火灾场景的设计应不需考虑的内容是() A.火源位置; B.火灾的增长模型; C.楼梯的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D.防排烟系统是否有效;
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宿舍。 A.不得设置员工 B.严禁设置 C.不得设置员工集体 D.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设置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下列系统()属于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B.干粉灭火系统 C.雨淋系统 D.水幕系统
发生火灾被火围困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 B.进入电梯,乘电梯到底层。 C.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 D.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
下列()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A.含碳固体可燃物 B.易燃液体 C.可燃气体 D.可燃金属
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在一定时间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当管道排出的烟气温度达到()℃时,阀门自动关闭。 A.100 B.200 C.180 D.280
一栋综合楼,高60m,设有集中空调系统,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上一至三层为商场,地上四层及以上是写字间。在计算消防用水量时,该建筑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h计算。 A.1 B.2 C.2.5 D.3
对于t2火灾的类型,国际标准《火灾安全工程第4部分:设定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的选择》ISO/TS16733,根据火灾增长系数α的值,定义了4种标准t2火灾: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它们分别在一定时间可达到1MW的火灾规模,其中中速火达到1MW的火灾规模所需时间为()。 A.600s B.300s C.150s D.75s
燃烧生成气体一般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A.氧气 B.一氧化碳 C.氮气 D.氨气
仓库库区周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A.200米 B.50米 C.100米 D.150米
灭火器压力表用红、黄、绿三色表示压力情况,当指针指在绿色区域表示()。 A.正常 B.偏低 C.偏高 D.都不对
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处以()年有期徒刑。 A.1—3年 B.3—5年 C.3—7年 D.5—7年
下列对新《消防法》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设施可以作为它用。 B.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可以先动火再补办审批手续。 C.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D.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建设单位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的消防手续。
热辐射是以()形式传递热量的。 A.光波 B.电磁波 C.介质流动 D.物体接触
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 A.对流 B.传导 C.辐射 D.照射
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 A.照射 B.加热 C.烘烤 D.辐射
可燃气体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蒸气爆炸
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 A.加快 B.减慢 C.升高 D.减少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 A.闪燃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 B.窒息法 C.隔离法 D.抑制法
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以光的速度通过真空将热传播
根据(),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窒息灭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 A.减少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降低氧浓度 D.降低燃点
木炭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以下。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0℃
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由于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称为()。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粉尘爆炸 D.核爆炸
热辐射在火灾处于()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初期阶段 B.发展阶段 C.猛烈燃烧阶段 D.熄灭阶段
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 A.热传播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辐射
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初期阶段 B.猛烈燃烧阶段 C.发展阶段 D.息灭阶段
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 A.闪燃 B.阴燃 C.分解燃烧 D.表面燃烧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够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