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许昌学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高起专)

(单选题) 儿童出生时的脑重量为( )。(本题1.5分) A、 1400克 B、 1101克 C、 1280克 D、 390克
(单选题) 口吃属于( )。(本题1.5分) A、 言语流畅度障碍 B、 情感性交往障碍 C、 构音障碍 D、 听觉障碍
(单选题) ( )是指部分构音障碍的儿童说话发音时不能使用正确的语音,而是用其他的音来替代原有的语音。(本题1.5分) A、 丢音 B、 换音 C、 错音 D、 不发音
(单选题) ( )是指平时说话时的语音,是由一个乃至若干个音组合起来的。(本题1.5分) A、 不发音 B、 换音 C、 错音 D、 丢音
(单选题) 人类婴儿具有发音器官的遗传素质,但要完全发情语音,需要在社会环境中,经过( )的成熟过程。(本题1.5分) A、 1至2年 B、 2至3年 C、 3至4年 D、 4至5年
(单选题) 听说游戏特具的优势是( )(本题1.5分) A、 具体 B、 练习 C、 含蓄 D、 明确
(单选题) 教师在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时( )(本题1.5分) A、 不要过多指点,最多以插话、简单提问引发幼儿讲述 B、 对幼儿在讲述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 C、 应该及时指导并进行示范讲述 D、 不必指点幼儿讲述中的问题
(单选题)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 )(本题1.5分) A、 后语言期 B、 语言成熟期 C、 语言发展期 D、 语言获得期
(单选题) 心理学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 ) (本题1.0分) A、 持续性 B、 阶段性 C、 渐进性 D、 灵活性
(单选题) 语言活动过程的骨架是( ) (本题1.0分) A、 教育目标 B、 教育内容 C、 教育方法 D、 教育模式
(单选题) 儿童具有辨音水平一般在下列哪个时期( )(本题1.0分) A、 4~10个月 B、 10~18个月 C、 0~4个月 D、 18~26个月
(单选题) 幼儿诗歌和散文的仿编活动要点不包括( )(本题1.0分) A、 实施状态 B、 讨论与示范 C、 幼儿想象与仿编 D、 串连与总结
(单选题) 讲述活动出现的一定凭借物,为幼儿指出了讲述的( )(本题1.0分) A、 中心内容 B、 对象 C、 标准 D、 目标范围
(单选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在本质上与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是一样的,一般可以分解为3个不同的层次,下列不属于这3个层次之一的是( ) (本题1.0分) A、 终期目标 B、 年龄阶段目标 C、 前期目标 D、 活动目标
(单选题)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阶段,教师处于( )的地位。(本题1.0分) A、 领导者 B、 旁观者 C、 参与者 D、 引导者
(单选题) 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是( )(本题1.0分) A、 内部语言和口头语言 B、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 C、 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 D、 外部语言和书面语言
(单选题) 幼儿在学习英语时有意无意地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既包括语言形式及语义内容的比( )(本题1.0分) A、 语义运用 B、 词汇运用 C、 语法运用 D、 语言运用
(单选题) 一般而言,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不包括( )(本题1.0分) A、 儿童诗歌 B、 童话 C、 幼儿小说 D、 幼儿散文
(单选题) 目前对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影响较大的三种语言教育观是( ) (本题1.0分) A、 完整语言教育观、行为主义语言教育观、认知相互作用语言教育观 B、 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活动教育观 C、 完整语言教育观、先天论语言教育观、活动教育观 D、 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社会相互作用语言教育观
(单选题) 各语言要素的发展速度是不均等的,期中以( )的发展最为迅速。(本题1.0分) A、 语法 B、 词汇 C、 句子 D、 段落
(单选题) 单元教学中的语言教育属于下列哪个时期( )。(本题1.0分) A、 20至40年代 B、 60年代 C、 50至70年代 D、 70年代后至今
(单选题) 儿童语言获得认知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本题1.0分) A、 斯金纳 B、 皮亚杰 C、 朱曼殊 D、 乔姆斯基
(单选题)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 )。(本题1.0分) A、 教材 B、 教师 C、 儿童 D、 课堂
(单选题) 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儿童发展的中间环节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 )(本题1.0分) A、 教育手段 B、 教育内容 C、 教育形式 D、 教育评价
(单选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的主要依据是( )(本题1.0分) A、 华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C、 班杜拉的认知发展理论 D、 斯金纳的认知发展理论
(单选题) 渗透的语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进学前儿童与教师、同伴之间的有效( )(本题1.0分) A、 语言运用 B、 语言交流 C、 语言理解 D、 语言表达
(单选题) 在谈话活动中,要求学前儿童建立主动倾听别人谈话的愿望、态度和习惯,可培养其( )(本题1.0分) A、 反馈性倾听能力 B、 辨析性倾听能力 C、 理解性倾听能力 D、 有意识倾听能力
(单选题) 在谈话活动中出现谈话内容中断的时候,要想延续谈话,则谈话者可采用( )(本题1.0分) A、 修补的方法 B、 轮流的方法 C、 传递的方法 D、 导向的方法
(单选题) 关于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错误说法是( )(本题1.0分) A、 只强调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学习情境 B、 需要制定统一的语言教育目标 C、 在活动过程中学前儿童的自由度更大 D、 更能体现教育的个别化
(单选题) 在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内涵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切身地感受作品所展示的( )(本题1.0分) A、 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 B、 语言结构 C、 故事情节 D、 人物形象
(单选题) 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但还不会辨认熟悉的字,这种识字行为属于( )(本题1.0分) A、 萌发阶段 B、 初期阶段 C、 流畅阶段 D、 阅读阶段
(单选题) 一般来说,发音异常现象可以归纳为丢音、错音和( )(本题1.0分) A、 口吃 B、 换音 C、 构音 D、 弱音
(单选题) 进行构音障碍矫治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语言经验的做法是( )(本题1.0分) A、 选择儿童发错但不容易矫正发准的音进行训练 B、 选择儿童发错但容易矫正发准的音进行训练 C、 选择对儿童或家长最重要的语音进行训练 D、 选择可视性强的语音进行训练
(单选题) 关于语言环境对幼儿学习英语的关键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本题1.0分) A、 为幼儿提供接触英语的机会 B、 为幼儿提供语言互动的场所 C、 促进幼儿对英语文化的习得 D、 语言环境的作用是自发的,而且是无条件的
(单选题) 语言教育评价的实施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情感色彩,这是进行教育评价最基本的原则,即( )(本题1.0分) A、 教师参与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参照性原则
(多选题) 谈话活动的特点有( )。(本题4.0分) A、 有一定的凭借物 B、 交流对象的范围相对较广 C、 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D、 话题明确,生动有趣
(多选题) 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主要途径大体上为( )(本题4.0分) A、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 B、 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 C、 专门的与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相结合 D、 游戏活动
(多选题) 基本阅读技能包括( )。(本题4.0分) A、 翻书的动作 B、 识字写字 C、 阅读顺序 D、 按页翻书
(多选题) 按内容划分,讲述活动分为( )(本题4.0分) A、 叙事性讲述 B、 情境表演讲述 C、 说明性讲述 D、 描述性讲述
(多选题)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有( )。(本题4.0分) A、 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 B、 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阅读材料 C、 提倡整合的阅读活动 D、 提供鲜明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多选题) 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的类型有( )。(本题4.0分) A、 儿童诗歌 B、 生活故事 C、 童话 D、 幼儿散文
(多选题) 按凭借物的特点划分,讲述活动分为( )。(本题4.0分) A、 看图讲述 B、 议论性讲述 C、 情境表演讲述 D、 生活经验讲述
(多选题) 幼儿日常交谈的主要特点是具有( )。(本题4.0分) A、 自发性 B、 计划性 C、 随机性 D、 有预期目的性
(多选题) 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通常出现在哪几种情景之中?( )。(本题4.0分) A、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 B、 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C、 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交往 D、 随机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学习
(判断题) 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本题2.0分) A、 对 B、 错
(判断题) 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本题2.0分) A、 是 B、 否
(判断题) 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本题2.0分) A、 是 B、 否
(判断题) 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本题2.0分) A、 是 B、 否
(判断题) 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本题2.0分) A、 是 B、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