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世界现代史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的经济 D.苏联采用苏联模式实现现代化
之所以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政府完全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当时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国家必须以有限的粮食资源来满足前线和城市居民的需要,禁止投机分子通过粮食买卖来使个人发财致富和扰乱民众。”与这一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必然联系的是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极权形式的蔓延。这表明 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有了新的形式 B.国际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C.美国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 D.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当今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空间距离不断缩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 A.全人类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 B.全球政治一体化的速度空前加快 C.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 D.使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许多共同问题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表明 A.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现 B.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C.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D.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 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选自《赫鲁晓夫执政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生产管理不善 C.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A.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B.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 C.都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D.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A.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C.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D.凡高的《向日葵》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A.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 B.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C.世界形势趋向紧张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 A.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D.加速了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进程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愿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1989年 B.1991年 C.1999年 D.2001年
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进行,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市场繁荣 B.汽车制造业发达 C.银行业发达 D.正常的经济秩序被打乱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上述材料表明 A.经济危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B.经济繁荣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C.经济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D.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质疑俄美是否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对此俄罗斯前总统普金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你认为普金说此话的理由有: A.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B.二战以来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C.俄罗斯的国力尚未达到可与美国对抗的程度 D.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2007年4月,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A.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C.这反映了今天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D.美俄两国仍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右下两幅图片所蕴含的信息应当包括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中东局势出现缓和 C.朝鲜实现了统一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 A.两极格局结束 B.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形成 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罗斯福新政最能体现的经济学思想是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的境况更趋恶化。”
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讲“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的到来,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哪一史实打破了他们的谎言 A.欧共体的成立 B.1973年美元危机 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D.1973年经济危机的出现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 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 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你知道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A.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C.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美国出现“新经济”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凋控 B.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 C.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 D.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 A.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B.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D.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下列史实能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有 A.走向联合的欧洲 B.东欧剧变 C.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D.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
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B.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 C.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D.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对“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A.控制西欧国家 B.阻止西欧崛起 C.提升英镑地位 D.遏制苏联力量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宇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戴高乐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戴高乐看到了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戴高乐的言论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内涵 C.戴高乐主张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 D.戴高乐主张加强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主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以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A.引发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C.引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下列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些问题包括 A.环境污染 B.恐怖主义 C.经济安全 D.能源危机
比尔·盖茨创建和领导的微软公司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全球信息产业的领导者;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微软现象表明 A.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 B.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的协作程度不断提高 C.发达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资本扩张 D.实现了市场开放和非歧视性公平贸易的原则
2007年4月2日美国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许多韩国人强烈抗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是: A.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 C.美韩合作可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D.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欧元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的主要依据,它 A.有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 B.增强民众“欧洲意识” C.开始了欧洲统一市场的运作 D.使一体化开始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
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象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样。”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欧洲人强烈抵制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削弱 C.欧元的流通动摇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D.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彻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