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统计学复习

1、劳动生产率是个( )指标    ① 动态 ② 质量 ③ 流量 ④ 强度
2、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每一个工人是( )    ① 总体单位 ② 数量标志 ③ 指标 ④ 品质标志
3、某电视机厂为了检验全厂产品质量,应采用( )    ① 普查 ② 重点调查 ③ 典型调查 ④ 抽样调查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① 搜集各种原始资料 ② 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③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④ 绘制次数分配图
5、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其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    ① 116.7% ② 100.5% ③ 85.7% ④ 99.5%
6、时期指标的特点是( )    ① 不具有可加性 ② 具有可加性    ③ 与时间间隔无关 ④ 只能间断计数
7、 动态分析中,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是( )    ①报告期与基期水平相减 ②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除    ③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减 ④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除
8、 若销售价上涨10%,销售量减少10%,则销售额( )    ①不变 ②有所增加    ③有所减少 ④无法判断
9、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总体中抽取10%作为样本,则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之比为( )    ①0.9 ②1.0 ③1.05 ④1.11
10、当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下降,则x和y之间存在着( )    ①正相关关系 ②负相关关系    ③曲线相关关系 ④直线相关关系
   1、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并以一实例说明?
 2、统计分组有何作用?
 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4、简述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5、计算和运用平均数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某车间三批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9%、98%和98.5%,各批产品占全部(三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5%、35%和40%,计算该车间三批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2、某商店今年第一季度商品销售额与库存额资料如下表: 计算2月份的商品流转次数,一季度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该季度商品流转次数。
3、已知某企业有如下统计资料    计算:    (1) 总产值指数及其增减绝对额。    (2) 产量总指数及产量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额。    (3) 价格总指数及价格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额。
4、茶厂某产品1996-2001年间产量资料如下表 若将其变化趋势视为直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方程,并预测2003年产量。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中( )是基础    ① 统计学 ② 统计活动 ③ 统计资料 ④ 统计部门
2、人口普查中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① 登记的方便 ② 避免重复或遗漏 ③ 扩大宣传效果 ④ 确定调查单位
3、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则其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    ① 116.7% ② 100.5% ③ 85.7% ④ 99.5%
4、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 )    ①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②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少    ③ 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④ 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5、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 )    ① 时期指标并实物指标 ② 时点指标并实物指标    ③ 时期指标并价值指标 ④ 时点指标并价值指标
6、是非标志标准差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    ① 0-0.25 ② 0-0.5 ③ 0-1 ④ 0.5-1
7、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①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②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③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④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8、某市为了解小学生发育状况,把全市各小学按地区排队编号,然后按排队编号顺序每隔 20个学校抽取一个学校并对其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等距抽样    ③类型抽样 ④整群抽样
9、当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随之下降,则x和y之间存在着( )    ①正相关关系 ②负相关关系    ③曲线相关关系 ④直线相关关系
10、 若销售价上涨10%,销售量减少10%,则销售额( )    ①不变 ②有所增加    ③有所减少 ④无法判断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P76(旧教材)
 2、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 P117(新教材)P212(旧教材)
3、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P56(新教材)P95(旧教材)
4、简述我国消费物价指数(CPI)?P324(新教材)P361(旧教材)
5、变异指标有哪些作用? P79(新教材)P143(旧教材)
1、有两上不同水稻品种,分别在5个田块上试种,资料如下表    计算:    (1) 甲、乙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    (2) 两个品种的亩产量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    (3)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确定哪一品种产量较稳定宜于推广。
2、某公司历年利润情况有如下表残缺资料    补上相应数据,并计算1989-1994年间年平均增长量,年递增率?
3、对一批食品进行质量抽查,随机抽出100瓶,发现有6瓶不合格,在95%(t=1.96)的把握程度下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不合格率不会超过10%?
4、某厂2001年比2000年产量增加10%,单位产品材料消耗下降5%,材料单价上涨8%,如果2000年原材料费用总额为150万元,计算材料消耗量指数,原材料总费用指数,2001年的原材料总费用比2000年增加额。
1、计划完成程度是个( )指标    ① 动态 ② 流量 ③ 强度 ④ 质量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① 搜集各种原始资料 ② 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③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④ 绘制次数分配图
4、我国1993年轻工业增加值为重工业增加值的89.8%,该指标为( )    ① 结构相对指标 ② 比例相对指标    ③ 比较相对指标 ④ 动态相对指标
6、 动态分析中,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是( )    ①报告期与基期水平相减 ②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相除    ③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减 ④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相除
7、 若销售价上涨10%,销售量减少10%,则销售额( )    ①不变 ②有所增加    ④无法判断 ③有所减少
8、 统计指数是反映现象数量变动的( )    ①绝对数 ②相对数    ③平均数 ④估计数
9、 抽样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的关系是( )    ①抽样平均误差大于极限误差 ②抽样平均误差等于极限误差    ③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极限误差    ④抽样平均误差大于、等于、小于极限误差都可能
10、 某现象动态发展趋势属于直线型,它所配合的方程为yc=a+bt.参数a表示( )    ①年平均增长速度 ②年平均增长量    ③数列的年平均水平 ④t=0 时的动态数列发展水平
 1、绝对数和相对数指标计算、运用的原则? P103(旧教材)
 2、编制动态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67(新教材)P281(旧教材)
3、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P117(新教材)P212(旧教材)
  4、编制综合指数的要点及一般原则?P309(新教材)P332(旧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