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临床)

CT拍片时,通常需要放大照相的是:
A、
图像模糊不清
B、
需重点观察、有病变的层面
C、
图像分辨率不够
D、
图像的噪声较大
E、
观察部位有异影重叠
对于“MRI发展史”的描述,以下说法哪项不对
A、
1946年发现磁共振现象
B、
磁共振现象由德国学者首次发现
C、
1973年获得第一幅人体MRI图像
D、
1980年用于临床诊断
E、
目前已开发出功能成像、水成像等新技术
不能在定位像(TOP像)上确定的是:
A、
扫描起始线
B、
扫描终止线
C、
扫描范围
D、
扫描角度
E、
扫描参数
CT薄层扫描指扫描层厚:
A、
≥10mm
B、
≤10mm
C、
≥5mm
D、
≤5mm
E、
5~10mm
CT成像的依据是
A、
横断面图像观察的特性
B、
X线的吸收衰减特性
C、
探测器的模数转换功能
D、
多幅照像成像原理
E、
多层面成像技术
CR系统所获得图像是
A、
模拟图像
B、
数字图像
C、
三维图像
D、
四维图像
E、
都不是
CT扫描常见的伪影有:
A、
月牙状伪影
B、
卷褶伪影
C、
中心线伪影
D、
放射状伪影
E、
以上全是
CT平扫极高密度,T1、T2加权极低信号时,一般提示为以下哪种病变
A、
脂肪
B、
钙化
C、
脑脊液
D、
肌腱
E、
脑白质
MRI图像处理伪影中不包括:
A、
卷褶伪影
B、
化学位移
C、
轮替伪影
D、
部分容积效应
E、
RF拉链式伪影
CT机的扫描方法有:
A、
低压滑环螺旋扫描
B、
高压滑环螺旋扫描
C、
球管旋转、探测器不动
D、
旋转
E、
以上都是
CT仿真内镜成像术(CTVE)与纤维内镜比较具有的优点中,哪项应除外:
A、
可从不同角度或从狭窄或阻塞的远端观察病灶
B、
可观察到纤维内镜无法到达的管腔
C、
可帮助引导纤维内镜活检及治疗
D、
可改变透明度,透过管腔观察腔外的情况
E、
可对管腔内膜的颜色变化及细节情况进行观察
胃双重对比造影”的首选钡剂是下列哪项
A、
100%~120%,均匀颗粒钡
B、
160%~180%,不均匀颗粒钡
C、
160%~180%,均匀颗粒钡
D、
70%~80%,均匀颗粒钡
E、
200%~250%,不均匀颗粒钡
常规SE序列质子加权”的扫描参数为以下哪项
A、
TR≥60ms,TE≤1500ms
B、
TR≥600ms,TE≤2000ms
C、
TR≥80ms,TE≥2000ms
D、
TR≥2000ms,TE≤50ms
E、
TR≤100ms,TE≤1500ms
1895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只X线管为
A、
气体电离式X线管
B、
固定阳极管
C、
旋转阳极管
D、
金属陶瓷管
E、
三极X线管

5
CR中可记录与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
A、
胶片
B、
磁盘
C、
IP板
D、
荧光屏
E、
平板探测器
放大摄影的定位方法,错误的是:
A、
解剖学定位法
B、
透视定位法
C、
X线平片定位法
D、
生理定位法
E、
透视、照片综合法
MSCT的层厚最小可达:
A、
5mm
B、
2mm
C、
3mm
D、
4mm
E、
0.5mm
40岁女性,进行乳腺癌普查时,下列哪一项检查最合适
A、
近红外线扫描
B、
液晶热图检查
C、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D、
超声波检查
E、
钼靶X线摄片
CT值的定义是以___________的衰减系数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组织的CT值:
A、
空气
B、

C、

D、
脑组织
E、
以上都不是
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A、
平扫
B、
增强扫描
C、
灌注扫描
D、
动态扫描
E、
造影CT扫描
成人骨折后,骨痂塑形期一般需
A、
3~6个月
B、
6个月~1年
C、
1~2年
D、
2~4年
E、
4~5年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头塌陷X线表现中,哪项除外
A、
皮质成角
B、
双边征
C、
裂隙征
D、
台阶征
E、
炸面圈征
“骨片陷落征”是下列哪一种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特征
A、
骨囊肿
B、
骨巨细胞瘤
C、
动脉瘤样骨囊肿
D、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E、
骨样骨瘤
①关节退行性变、②早期关节结核、③氟性关节病、④布氏关节病、⑤类风湿关节炎,其中最常引起骨性关节面下囊变的是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E、
①②④
“良性骨肿瘤”发病率的顺序依次为
A、
骨软骨瘤>巨细胞瘤>软骨瘤>骨瘤
B、
骨软骨瘤>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瘤
C、
骨瘤>巨细胞瘤>软骨瘤>骨软骨瘤
D、
巨细胞瘤>骨软骨瘤>软骨瘤>骨瘤
E、
骨瘤>骨软骨瘤>巨细胞瘤>软骨瘤
恶性骨肿瘤”最常见的转移的部位是
A、

B、
骨骼
C、

D、
脊椎
E、
肝脏
股骨颈骨折”最常见合并症
A、
骨萎缩
B、
骨缺血性坏死
C、
骨感染
D、
骨梗死
E、
骨不连
“恶性骨肿瘤”最常见的骨膜反应类型是
A、
放射形骨膜反应
B、
三角形骨膜反应
C、
花边形骨膜反应
D、
平行形骨膜反应
E、
葱皮形骨膜反应
骶尾部和颅底部好发的肿瘤是
A、
骨髓瘤
B、
脊索瘤
C、
骨肉瘤
D、
骨囊肿
E、
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征象是
A、
位于骨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破坏,内有皂泡性骨间隔
B、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光区模糊,皮质变薄
C、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破坏,边缘硬化
D、
位于骨骺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E、
位于骨端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A、
15岁以下
B、
15~25岁
C、
婴幼儿
D、
25~40岁
E、
40岁以上
脊柱骨髓瘤”区别于“椎体血管瘤”的特点为
A、
多累及松质骨
B、
破坏区内骨小梁消失
C、
椎体内多发骨质破坏
D、
椎旁出现软组织肿块
E、
病理骨折
椎间盘Sharpey纤维”,MRI检查
A、
不能显
B、
横断面可显示
C、
矢状面可显示
D、
可强化
E、
显示与否无临床意义
Ⅲ度半月板撕裂的信号,MR表现为
A、
线样区达关节面内外侧缘
B、
线样区达半月板关节面上下缘
C、
线样信号区未达关节面
D、
半月板内小球状区
E、
以上都对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发生恶变,最常见恶变为下述哪一种肿瘤
A、
骨纤维肉瘤
B、
软骨肉瘤
C、
巨细胞瘤
D、
成骨肉瘤
E、
骨血管肉瘤
“脊柱转移瘤”典型影像特征是
A、
椎骨溶骨性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
B、
椎体膨胀性破坏
C、
椎管内外哑铃状肿块,椎间孔扩
D、
椎体呈栅栏状
E、
椎体破及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
C3~C7正常骨性椎管前后径下限为
A、
10cm
B、
12cm
C、
14cm
D、
16cm
E、
18cm
股骨头缺血坏死典型的MRI表现为
A、
关节面下片状高信号
B、
关节积液
C、
半脱位
D、
半月征
E、
髋臼变浅
骨性”与“纤维性”关节强直的X线鉴别点是:
A、
关节间隙变窄
B、
关节面糜烂
C、
关节狭窄,硬化增生
D、
关节狭窄,关节缘骨破坏
E、
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
“骨母细胞瘤”分型为
A、
中心型+周围型
B、
中心型+骨皮质型
C、
中心型+骨皮质型+骨膜型
D、
骨干型+骨端型
E、
骨干型+干骺型+骨骺型
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
基底节
B、
小脑
C、
脑干
D、
颞叶
E、
枕叶
从左心室发出的血管是下列哪项
A、
奇静脉
B、
左肺动脉
C、
升主动脉
D、
上腔静脉
E、
锁骨下动脉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影呈:
A、
梨形心
B、
横位心
C、
靴形心
D、
悬滴状心
E、
球形心
45°右前斜位片,正常情况下心前缘自上而下为:
A、
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圆锥部、右心室
B、
升主动脉、右心室漏斗部、右心室、左心室
C、
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左心室
D、
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圆锥部、左心房、左心室
E、
主肺动脉干、右心室漏斗部、右心房、右心室
风湿性心脏病最易侵犯的瓣膜是
A、
主动脉瓣
B、
肺动脉瓣
C、
二尖瓣
D、
三尖瓣
E、
二尖瓣+主动脉瓣
“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好发于
A、
Willis环及大脑中动脉分叉处
B、
小脑动脉
C、
脉络膜前动脉
D、
胼周动脉
E、
椎基底动脉
大量心包积液的典型X线征象,应除外:
A、
肺纹理增多、增粗
B、
心影向两侧扩大
C、
心腰及心缘各弓的正常分界消失
D、
心缘搏动普遍减弱
E、
短期内心影大小可有明显变化
布-加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在
A、
颈内静脉+上腔静脉
B、
肝静脉+下腔静脉
C、
肘静脉+锁骨下静脉
D、
下肢静脉+髂静脉
E、
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
心脏局部出现矛盾运动”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点
A、
心肌炎
B、
心包积液
C、
室壁瘤
D、
克山病
E、
缩窄性心包炎
肺源性心脏病,心影有时可呈:
A、
梨形心
B、
横位心
C、
悬垂型心
D、
靴形心
E、
主动脉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