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作物育种学

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
A. 较易成功
B. 较难成功
C. 不可能成功
D. 肯定成功
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A. 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
B. 任何一个亲本
C. 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
D. 表现一般的亲本
在[(A×B)×C]×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A. 1/4
B. 1/2
C. 1/8
D. 1/16
远缘杂交容易的是
A. 杂交不孕
B. 杂种不育
C. 疯狂分离
D. 都不是
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A. 测交种
B. 测验种
C. 杂交种
D. 单交种
复合杂交后代第一个出现分离的世代是
A. F2
B. Fl
C. F3
D. F4
组合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
A. 基因重组与基因积累
B. 基因积累与基因互作
C. 基因重组与基因互作
D. 基因积累与基因连锁
染色体组成为AABBRR的生物体称为
A. 同源六倍体
B. 异源六倍体
C. 同源异源六倍体
D. 节段异源六倍体
隐性核不育一般无法通过测交找到
A. 不育系
B. 保持系
C. 恢复系
D. 广亲和系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品种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互为
A. 同核异质体
B. 同质异核体
C. 同质纯合体
D. 同质杂合体
当病原菌侵入寄主前或侵入后,寄生可以凭借固有的或诱发的组织结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称为
A. 抗扩展
B. 抗生性
C. 耐病
同二倍体相比,同源多倍体的育性
A. 上升
B. 正常
C. 下降
D. 不一定下降
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株行
C. 品系
D. 株系群
系谱法对杂交后代处理时:
A. 一直选优良单株种植,直到株系稳定一致
B. 一代单株种植,一代混合种植,直到稳定一致
C. 一直混合种植,到后期世代选一次单株出现稳定一致株系为止
单倍体育种时宜选择()进行离体培养。
A. 母本花药
B. 父本花药
C. 杂种F1或F2花药
D. 都可以
玉米南种北引表现
A. 早熟
B. 晚熟
C. 生育期无变化
在下列杂交方式中属于三交的是 。
A. A/B
B. A/B//C
C. A/B//C/B
D. A/B//C/D
现有甲(早熟、)、乙(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三个亲本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时,合理的双交方式是
A. ( 甲×乙)×(甲×丙)
B. ( 甲×乙)×(乙×丙)
C. (甲×丙)×(乙×丙
马铃薯杂交育种时对实生苗当代进行单株选择。
A. 一次
B. 二次
C. 多次
在〔(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____亲本。
A. 轮回亲本
B. 非轮回亲本
生产上有意义的计算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是:。
A. 超亲优势
B. 超标优势
C. 平均优势
评定种子质量的主要依据是
A. 《农作物种子》
B.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
禾谷类作物防止混杂退化时的去杂去劣主要在
A. 苗期
B. 成株期
C. 起身期
D. 成熟期
24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实行(A)二级审定制度
A. 国家和省(市、区)。
B. 省(市 、区)和地市。
C. 国家和地市。
D. 省(市区)和县(市)
与91—1—2—5—4—3亲缘关系最近的系统是
A. 91—2—3—5—4—3
B. 91—1—2—5—3—3
C. 91—1—3—5—4—3
D. 91—1—2—5—4—5
在防变育种中,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称为
A. 诱变一代(M1)
B. 诱变二代(M2)
C. 诱变三代(M3 )
D. 诱变四代(M4)
现代生物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更好地
A. 打破不良连锁
B. 实现有性杂交
C. 打破生殖隔离界限
D. 实现无性嫁接
作物育种学的含义是
A. 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 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 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下列品种属群体品种的有
A. 自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
B. 玉米单交种
C. 水稻恢复系
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
A. 区域试验结果
B. 农民反应
C. 领导部门意见
D. 已种植面积
在我国高温短日照作物引种时,
A.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晚熟
B.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早熟
C. 由南向北引种表现早熟
D. 南北之间可以长距离引种
迄今为止自花授粉作物中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成功的作物足
A. 小麦
B. 玉米
C. 水稻
D. 马铃薯
用顶交法测定某自交系的配合力,一般
A. 只能测出一般配合力
B. 只能测出特殊配合力
C. 能测出两种配合力
D. 不能同时测出两种配合力
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 )的新品种。
A. 白然条件
B. 生产条件
C. 经济条件
D. 人类需要
二环系是从( )中选育出来的。
A. 地方品种群体
B. 综合品种群体
C. 品种间杂种品种
D. 自交系间杂种品种
选择自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A. 系谱法和混合法
B. 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
C. 一粒传和混合选择
D. 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在(AXB)XC的组合中,复交F1代中三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分别为
A. 1/3、1/3、1/3
B. 1/4、1/4、1/2
C. 1/2、1/4、1/4
D. 1/4、1/2、1/4
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
A. 温度
B. 光照
C. 纬度
D. 海拔
E. 作物的发育特征
区域试验一般进行
A. 1-2年
B. 2-3年
C. 3-4年
D. 4-5年
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 );
A. 衰退
B. 增强
C. 不变
D. 难以确定
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
A. 无孢子生殖
B. 二倍体孢子生殖
C. 不定胚生殖
D. 单性生殖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 )一些。
A. 大
B. 小
C. 不好确定
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 )
A. 有效
B. 无效
C. 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
D. 难以确定
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 )
A. 好
B. 不好
C. 易行(成本越低)
D. 难以育出好品种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
A. 显性假说
B. 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C. 超显性假说
D. 纯系学说
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 )
A. 植株或植株的局部
B. 花粉
C. 种子
D. 都可以
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 )
A. 种间杂交
B. 属间杂交
C. 种内不同类型杂交
D. 亚种间杂交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
A. 优势小种
B. 次要小种
C. 生理小种
D. 毒性小种
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
A. 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
B. 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
C. 轮回选择
D. 回交育种
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 )来充任。
A. 细菌质粒或病毒
B. 线状DNA
C. 细菌质粒
D.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