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农业大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大,为0.999,则该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一定会发生。
A. 正确
B. 错误
测得马铃薯品种鲁引1号6份样品块茎干物质含量(%),其平均数为18.19;测得马铃薯品种大西洋5份样品块茎干物质含量(%),其平均数为20.25,则大西洋块茎干物质含量一定高于鲁引1号。
A. 正确
B. 错误
已知某晚稻良种的千粒重为27.5g,新育成品种协优辐819在8个小区种植,得其千粒重平均数为29.7g,则新育成品种协优辐819的千粒重一定高于27.5g。
A. 正确
B. 错误
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结果为极显著,则两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一定相差很大。
A. 正确
B. 错误
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检验结果为不显著,则两个样本所属总体平均数一定没有差异。
A. 正确
B. 错误
样本方差s2是总体方差σ2的无偏估计。
A. 正确
B. 错误
比较某品种玉米的株高和单株产量的变异大小,可以直接用两性状的标准差进行比较。
A. 正确
B. 错误
样本标准差s是度量样本观测值间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数。
A. 正确
B. 错误
线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呈平行关系,它们互为因果。
A. 正确
B. 错误
直线相关分析不能用一个变量去预测、控制另一个变量。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实际观察的属性类别分配是否符合已知属性类别分配理论或学说的假设检验称为适合性检验。
A. 正确
B. 错误
为了研究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与秋季降雨量的关系,某地连续20年测定了小麦单位面积产量(y,kg)和秋季降雨量(x,mm)。用t检验法对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则t统计数的自由度df=19。
A. 正确
B. 错误
研究整形素浓度(x,mg/kg)和施用于桃树后四周的新梢生长量(y,cm)的关系,整形素设置了6个浓度。用t检验对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则t统计数的自由度df=4。
A. 正确
B. 错误
研究整形素浓度(x,mg/kg)和施用于桃树后四周的新梢生长量(y,cm)的关系,整形素设置了6个浓度。用t检验对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则t统计数的自由度df=1。
A. 正确
B. 错误
某地连续12年测定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x,℃),并观察当年5月上旬50株棉苗的蚜虫头数(y,头)。用t检验对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则t统计数的自由度df=11。
A. 正确
B. 错误
某地连续12年测定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x,℃),并观察当年5月上旬50株棉苗的蚜虫头数(y,头)。用t检验对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进行假设检验,则t统计数的自由度df=10。
A. 正确
B. 错误
测得某种杀虫剂用量(x,mg/m2)及在生物体内的残留量(y,μg/kg)共6组数据,已计算得两变量的相关系数r=0.981(注意:r0.05(4)=0.811,r0.01(4)=0.917),表明杀虫剂用量与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直线关系。
A. 正确
若随机变量x~N(30,9),从该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n=5的随机样本,则随机变量的平均数=30。
A. 正确
B. 错误
若随机变量x~N(30,9),从该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n=5的随机样本,则随机变量的方差=1.8。
A. 正确
B. 错误
对t分布而言,t的取值范围是(-∞,+∞)。
A. 正确
B. 错误
直线回归分析中,依变量y的自由度dfy可以分解为回归自由度dfR和离回归自由度dfr。
A. 正确
B. 错误
直线回归分析中,回归自由度dfR=1。
A. 正确
B. 错误
对两因素系统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应侧重于一级因素。
A. 正确
B. 错误
根据系统分组方式安排的两因素试验,二级因素的各水平套在一级因素的每个水平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从属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拉丁方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处理间自由度与行区组间自由度和列区组间自由度都相等。
A. 正确
B. 错误
进行方差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即效应的可加性、分布的正态性和方差的同质性。
A. 正确
B. 错误
进行方差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即效应的可乘性、分布的正态性和方差的同质性。
A. 正确
B. 错误
试验设计有三个基本原则,即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
A. 正确
B. 错误
查两尾临界t值表可知:t0.05(15)=2.131,则P(t>-2.131)=0.05。
A. 正确
B. 错误
查两尾临界t值表可知:t0.05(15)=2.131,则P(t<-2.131)=0.025。
A. 正确
B. 错误
计量资料整理后,任意一组的组中值=该组的下限+组距/2。
A. 正确
B. 错误
计量资料整理后,任意一组的组中值=该组的上限-组距/2。
A. 正确
B. 错误
随机变量x~N(25,4),则P(x<0)=0.5。
A. 正确
B. 错误
随机变量x~N(25,4),则P(x≥0)=0.5。
A. 正确
B. 错误
随机变量x~N(25,4),则P(x<25)=0.5。
A. 正确
B. 错误
随机变量x~N(25,4),则P(x≥25)=0.5。
A. 正确
B. 错误
在一定面积上安排试验,增加处理重复数比增大小区面积对降低试验误差更有效。
A. 正确
B. 错误
对随机区组设计而言,增加处理重复数会使试验地面积增加,必将导致试验误差的增大。
A. 正确
B. 错误
在一定面积上安排试验,增大小区面积比增加处理重复数对降低试验误差更有效。
A. 正确
B. 错误
以复合化肥施用量(A)为主区因素,设置3个水平;辣椒品种(B)为副区因素,设置4个水平。采用裂区设计,处理重复3次,主区按随机区组排列。副区面积15m2,试验指标为小区产量(kg)。已计算得A因素均方MSA=654.86,主区误差均方MSEa=10.13,副区误差均方MSEb=6.63,对A因素各水平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F检验,则F=64.646。
A. 正确
B. 错误
没有采用随机原则的试验设计是()。
A. 拉丁方设计
B. 裂区设计
C. 完全随机设计
D. 对比设计
玉米产量资料是()。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C. 质量性状资料
D. 半定量资料
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不显著”意味着()。
A. 两个样本平均数相差很小
B. 接受备择假设
C. 没有足够的把握否定无效假设
D. 否定无效假设
()称为Ⅱ型错误。
A. 接受了错误的无效假设所犯的错误
B. 田间试验的记载错误
C. 否定了正确的无效假设所犯的错误
D. 田间试验的设计错误
已知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70%,现每穴播6粒种子,已知每穴种子发芽数为0的概率为0.000729,则每穴至少有1粒种子发芽的概率为()。
A. 0.00073
B. 0.99927
C. 1
D. 0
. 测得某小麦品种的主穗长(cm)和穗下节长(cm),共得20组数据,计算得两性状的相关系数r=0.9047(注意:r0.05(18)=0.444,r0.01(18)=0.561),表明小麦的主穗长和穗下节长间()。
A. 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B. 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
C.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D. 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有一大麦杂交组合,在F2代芒性状有钩芒、长芒、短芒三种表现,实际观测株数依次为348、115、157。用卡方检验该观测结果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例,则自由度df=()。
A. 3
B. 2
C. 1
D. 619
标准正态分布是()
Au~N(0. 1)Bu~N(O,0)(Bu~ N(1, 1)u~N(1. 0)
观测()所得到的资料不是数量性状资料。
A. 水稻的分蘖数
B. 水稻的每穗粒数
C. 玉米的果穗长度
D. 玉米花药的颜色
水稻分蘖数资料是()。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C. 质量性状资料
D. 半定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