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山东政法学院宪法学

宪法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
A
确认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地位
B
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C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
集中体现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在公民权利中,哪一项权利是不能被限制的权利:( )
A
人身自由权
B
住宅自由权
C
人格尊严
D
社会保障权
我国基层人民法院是指:( )
A
省辖市的法院
B
乡、镇的人民法院
C
县、自治县的人民法院
D
设区的市的人民法院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
军人代表
B
华侨代表
C
妇女代表
D
少数民族代表
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权利的情况是:( )
A
见义勇为
B
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
C
有特殊贡献
D
现役军人
依据宪法制定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
A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B
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C
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
D
纲领性宪法与确认性宪法
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代表提议,由全国人大代表的( )
以上的多数通过。
A
1/2
B
1/3
C
3/4
D
2/3
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 )
A
地方性法规
B
地方性条例
C
地方性单行条例
D
地方性行政法规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由:
A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
B
本级人大常委会选举和罢免
C
政法委员会提名、人大选举和罢免
D
审判委员会选举和罢免
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 )
A
法律监督机关
B
监察机关
C
司法行政机关
D
纪律检查机关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由谁进行解释? ( )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享有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是在( )。
A
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
B
省级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
C
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
D
省级人大各种会议上的表决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 )
A
按劳分配
B
按需分配
C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 )行使。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任何公民,非经( )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A
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B
人民法院决定
C
公安机关批准
D
国家安全机关批准
根据我国宪法地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 )
A
3年
B
4年
C
5年
D
6年
我国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是( )。
A
行政公署
B
区公所
C
居民委员会
D
街道办事处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没有以下的哪项权( )。
A
修改宪法
B
解释宪法
C
监督宪法实施
D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典型的不成文宪法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下列主体中,依照我国选举法不列入选民名单的是( )。
A
精神病患者某甲
B
留吸毒者某乙
C
老年人某丙
D
被刑事拘的某丁
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 )。
A
2500人
B
2800人
C
3000人
D
3500人
根据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产生。
A
上级任命
B
下级委派
C
直接选举
D
间接选举
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
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国家主席
县级人大代表受( )监督。
A
、选举委员会
B
选民
C
原选举单位
D
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某镇有人口5684人,其中有选民资格的4653名。在进行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2268人。其中甲得票最高,为680票;乙为635票;丙为431票。则此次选举( )。
A
甲当选
B
甲、乙同时当选
C
甲、乙、丙同时当选
D
甲、乙、丙均不当选
根据《宪法》和《选举法》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
B
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
C
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直接起诉
D
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
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度始创于(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奥地利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
A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
B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院长
C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
D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
A
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
B
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政府规章对国务院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变通
C
自治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变通
D
自治县制定的单行条例须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的审批权是( )行使。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关于我国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
甲县欲更名,须报该县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
B
乙省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应由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C
丙镇与邻近的一个镇合并,须报两镇所属的县级政府审批
D
丁市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国务院授权丁市所属的省级政府审批
我国最早的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是( )?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美国宪法监督主体是( )?
A
普通法院
B
宪法法院
C
宪法委员会
D
议会
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下列选择项中哪个不属于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民主集中制原则
D
法治原则
确立私营经济合法地位是在哪一年( )?
A
1988年
B
1993年
C
1999年
D
2004年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在哪一年( )?
A
1988年
B
1993年
C
1999年
D
2004年
我国在哪一年( )的宪法修改中加入人权保障原则的?
A
1988年
B
1993年
C
1999年
D
2004年
我国在哪一年( )的宪法修改中正式定《义勇军进行曲》为我国国歌?
A
1988年
B
1993年
C
1999年
D
2004年
根据选举法规定,在直接选举中,代表候选人由( )
A
各选区选民推荐
B
各政党推荐
C
各人民团体推荐
D
各选区选举委员会推荐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种选项属于需要作出改变或者撤销决定的情形?( )
A
全国人大对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
B
国务院对市、县、乡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省人大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 决议
D
省人大常委会对省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何者为正确?( )
A
用户电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
B
县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C
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
县人民法院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某法院在审理一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何者为正确?( )
A
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合 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B
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当适用国家法律进行审判
C
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通过所在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一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D
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下列有关中国宪法发展史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1982年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三部宪法
D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我国 现行宪法是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年通过的
A
1954
B
1975
C
1978
D
1982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A
生态平衡
B
生态环境
C
自然环境
D
生存环境
我国宪法规定,( )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
人民民主专政
B
生产资料公有制
C
社会主义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的
A
1988
B
1993
C
1999
D
2004
下列选项中的中国公民,哪些属于不享有选举权的情况( )
A
周某,刚满15周岁
B
吴某,曾被行政拘留
C
郑某,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
D
王某,患间歇性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