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枣庄学院 心理学
以下关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B) 无论从进化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的越晚
(C) 层次较低的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所以又叫生长的需要
(D) 层次较高的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又叫缺失的需要
关于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注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
(B) 注意可以使某对象位于意识的中心
(C) 注意可以使人专心于某对象
(D) 注意的特征是指向性和持续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所以它能( )
(A) 认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B) 认识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C) 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D) 对没有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
想象与表象的区别就在于( )
(A)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B) 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C) 表象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它属于记忆的范畴
(D) 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
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个性的形成是记忆发展的前提
(B) 记忆就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C) 记忆的内容有时可以提取有时不能
(D) 有了记忆才能把过去和现在的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
关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
(A)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
(B) 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就越低
(C) 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就越高
(D)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没有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
(A) 脊髓
(B) 脑干
(C) 间脑
(D) 小脑
以下心理学家中,使用“内省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家有( )
(A) 华生
(B) 冯特
(C) 魏特海墨
(D) 铁钦纳
( )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意志
下面关于知识、技能、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能力包含的是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B)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C) 能力的高低可以影响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D) 从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水平
下面关于气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气质的差异是先天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改变
(B)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C) 气质不直接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D) 气质可以决定人的社会价值
下面关于气质和性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气质是先天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有改变;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B) 相对于气质来说,性格更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
(C) 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 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意志的品质包括( )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坚韧性
(D) 自制性
以下关于应激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指的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B) 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
(C)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
(D) 应激在某些情况下是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
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以人的需要为中介,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B) 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他的一种内心体验
(C) 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动作表情
(D) 都会产生生理上的激活水平,不同的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同的
[参考答案:ABD] 分值:4
人口渴了要喝水体现的是( )动机
(A) 生理性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内部动机
(D) 外部动机
以下说法只有一个是错误的,请指出是哪一个( )
(A) 冯特、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代表
(B)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C) 魏特海墨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
(D) 华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
以下对知觉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
(A)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B) 知觉常常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
(C)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是相同的
(D)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不同的
以下哪一概念不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
(A) 操作性条件性反射
(B)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C)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D) 动力定型
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 )
(A) 多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B) 方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C) 方向、速度、巩固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D) 多少、速度、熟练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脑神经有( )对
(A) 13
(B) 14
(C) 12
(D) 11
一个人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情绪易激动,这是在描述他的( )
(A) 性格
(B) 习惯
(C) 气质
(D) 能力
( )是一种心理特征,是有效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A) 人格
(B) 气质
(C) 能力
(D) 兴趣
根据伊扎德的观点敌意是( )三种基本情绪组合成的复合情绪
(A) 愤怒、厌恶、痛苦
(B) 愤怒、恐惧、轻蔑
(C) 惊骇、厌恶、轻蔑
(D) 愤怒、厌恶、轻蔑
“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情绪的( )理论的观点
(A) 情绪的外周理论
(B) 情绪的丘脑理论
(C) 情绪的认知理论
(D)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 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 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 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 引力关系的反映
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 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 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 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
(A) 空气振动
(B) 物体振动
(C) 空气
(D) 声源
感受性是( )
(A)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 感觉阈限的大小
(D) 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 )
(A) 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 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 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
(A) 兴奋
(B) 抑制
(C) 兴奋与抑制
(D) 反射
人的听觉主要受( )的控制
(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
(A) 能力
(B) 需要
(C) 动机
(D) 信念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
(A) 修养和处世方法
(B) 身份和地位
(C) 交往方式与方法
(D) 需要满足的程度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 感情关系
(B) 心理距离
(C) 友谊关系
(D) 互助关系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最高层
(A) 尊重的需要
(B) 归属和爱的需要
(C) 缺失需要
(D) 自我实现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
(A) 暗示影响系统
(B) 非语言符号系统
(C) 文字符号系统
(D) 情感感染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
(A) 主要因素
(B) 辅助因素
(C) 外部互动因素
(D) 环境因素
动机就是( )
(A)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B)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或外部动力
(C)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控制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D) 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定势的作用其实就是( )
(A) 原始动机
(B) 习得动机
(C) 有意识动机
(D) 无意识动机
内驱力其实就是( )
(A) 生理性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内部动机
(D) 外部动机
身段表情可以分成( )
(A) 语言和动作
(B) 手势和身体的姿势
(C) 行走和比划
(D) 身体姿势和四肢动作
情绪有( )几种功能
(A)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B) 调节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C)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控制功能
(D) 调节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获得性需要就是( )
(A) 自然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需要是指( )
(A) 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 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 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 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
(A)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 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 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 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根据( )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 思维的形态
(B) 思维的结构
(C) 思维的方向
(D) 思维的创造水平
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
(A) 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 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 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 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
(A) 形象记忆
(B) 情景记忆
(C)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理解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