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化常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揉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 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B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 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B
A. 天行有常
B. 人性本恶
C. 礼法并重
D. 民水君舟
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 《易经》
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A.分封制度
B. 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 礼乐制度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 “理”
D. “格物致知”
汉代有人指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这是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B.王充反对“天人感应”的论据
C.张仲景注重自然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D.张衡对月食作出的科学解释
为中医学奠定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 《四部医典》
韩剧《大长今》的播出,扩大了中医在世界的影响。下列关于中医表述正确的是 A①《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李时珍被誉为中国的“药王”③《唐本草》是最早的官方颁布的药典 ④华佗被誉为“神医”是“四诊法”的创始人
A.①③
B. ②④
C.①④
D.②③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 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书是
A.《墨子》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颇似淳漆,然(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这段记载最有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
B.《四民月令》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夏小正》
D.《汜胜之书
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中医药的一些治病古方,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 《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以下关于这则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内容说明了火药的巨大威力
B. 此种情景应当出现在唐末以后
C.这项发明极大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D. 火药起源于道士的炼丹活动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的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科技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自然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 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 质朴平实
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 《论贵粟疏》
B. 《论积贮疏》
C. 《至言》
D.《陈政事疏》
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 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 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 《赋篇》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 《相和歌辞》
D. 《杂歌谣辞》
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 《乐府诗集》
D. 《古诗纪》
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
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
B.幽愤诗
C.拟古诗
D.悼亡诗
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 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 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谢灵运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 )
A.田园诗人
B.玄言诗人
C. 边塞诗人
D.山水诗人
在唐代边塞诗中,具有气质沉雄,颇多感慨风格的是( )
A.李益的边塞诗
B.岑参的边塞诗
C. 高适的边塞诗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
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C.叙述的是黄帝到五代十国的历史
D.是按年、月、日顺序编撰的
宋朝的文学成就是( )
A.诗歌
B.散文
C.词
D.散曲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老字号,它的生产技术曾在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详细介绍,该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下列我国古代的科技著作,那一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
C.〈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D.〈九章算术〉和〈天工开物〉
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
A.秦朝时有人在纸上绘画
B.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书籍
C.唐朝时有人查阅〈资治通鉴〉
D.清朝时有人阅读〈三国演义〉
一个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宋代的城市面貌和市井生活状况(如服饰、娱乐、交通工具等)最应查阅的资料是( )
A.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D.关汉卿的〈窦娥冤〉
由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
A.京哈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广铁路
D.京户铁路
下列科技成就不领先于世界的是( )
A.僧一行测量子午线长度
B.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C.李善兰阐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
D.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数值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