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理工大学煤化工安全与环保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应加强日常检查,()至少组织开展1次全面的自查。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以上都不对
()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分布、治理进展情况。 A.每周 B.每月 C.每季 D.以上都不对
重大事故隐患由()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原则,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治理方案按规定及时上报。 A.矿长 B.分管负责人 C.总工程师 D.以上都不对
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前组织对矿长和分管负责人等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开展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且不少于()学时。 A.2 B.4 C.6 D.以上都不对
年度辨识评估完成后1个月内对入井(坑)人员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培训,内容包括重大安全风险清单、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且不少于()学时。 A.1 B.2 C.3 D.以上都不对
在行人井口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位置,公示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A.重要 B.显著 C.一般 D.以上都不对
由()组织实施《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人员、技术、资金满足要求,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 A.矿长 B.总工程师 C.分管负责人 D.以上都不对
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应覆盖煤矿井(坑)下所有()、场所、区域。 A.岗位 B.系统 C.设备 D.以上都不对
高瓦斯及突出、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和极复杂、煤层自燃及容易自燃、有冲击地压等4类重大灾害矿井,应将相应影响区域的安全风险评估为()。 A.一般风险 B.较大风险 C.重大风险 D.以上都不对
()组织入井(坑)人员,以及参加辨识评估人员参加安全风险知识培训。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以上都不对
突出矿井的防突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人。 A.2 B.3 C.4 D.以上都不对
明确()为矿井防突和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 A.矿长 B.分管负责人 C.总工程师 D.以上都不对
煤矿上级企业()至少组织开展1次全面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并依据自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级,通过信息系统向相应的考核定级部门报送自查结果。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以上都不对
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对直接延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煤矿开展重点抽查。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以上都不对
带式输送机安设()急停装置; A.矿用 B.沿线 C.沿线有效的 D.以上都不对
带式输送机机头、机尾固定牢固,机头有防护栏,有(),机尾使用挡煤板、有防护罩;在大于160的斜巷中带式输送机设置防护网,并采取防止物料下滑、滚落等安全措施; A.灭火器 B.防灭火器材 C.消防设施 D.以上都不对
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8m,综采(放)工作面安全出口高度不低于1.8m,其他工作面不低于1.6m。工作面两端第一组支架与巷道支护间()不大于0.5m,单体支柱初撑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A.间距 B.净距 C.距离 D.以上都不对
工作面支架中心距(支柱间排距)()不超过100mm,侧护板正常使用,架间间隙不超过100mm(单体支柱间距偏差不超过100mm)。 A.误差 B.偏差 C.距离 D.以上都不对
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80%,();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A.有现场检测手段 B.现场每台支架有检测仪表 C.有检测 D.以上都不对
支护材料有管理台账,单体液压支柱完好,使用()应进行检修和压力试验,记录齐全;现场备用支护材料和备件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A.6个月 B.8个月 C.期限超过8个月 D.以上都不对
矿总工程师()组织对作业规程及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复审,且有复审意见; A.定期 B.至少每两个月 C.三个月 D.以上都不对
采煤工作面实行顶板动态和支护质量监测,()实行顶板离层观测;有相关监测、观测记录,资料齐全。 A.进风巷 B.回风巷 C.进、回风巷 D.以上都不对
其他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和安全操作技能,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A.安全生产知识 B.应知应会知识 C.必知必会知识 D.以上都不对
在抽查中,被降级的煤矿()内不受理一级等级申请,被撤消等级的煤矿()内不受理一级等级申请。 A.1年 B.2年 C.3年 D.以上都不对
安全监控设备()至少调校、测试1次。 A.每月 B.每季 C.每年 D.以上都不对
支架垂直顶底板,歪斜角不大于()。 A.5° B.7° C.10° D.以上都不对
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最大仰俯角不大于()。 A.5° B.7° C.10° D.以上都不对
爆破卸压作业的躲炮直线距离不小于300m,躲炮时间不小于()min。 A.30 B.40 C.50 D.以上都不对
采掘工作面距未保护区边缘()m前,编制发放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按规定揭露煤层及断层,探测设计及探测报告及时无误。 A.50 B.70 C.100 D.以上都不对
突出矿井编制并至少()更新1次各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图,规范填绘瓦斯赋存采掘进度、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被保护范围等内容,图例符号绘制统一,字体规范。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二年 D.以上都不对
巷道中无连续长()m、厚度超过2mm的煤尘堆积。 A.5 B.6 C.8 D.以上都不对
喷射混凝土时,采用潮喷或者湿喷工艺,并装设除尘装置;在回风侧()m范围内至少安设2道净化水幕。 A.60 B.100 C.120 D.以上都不对
运煤(矸)转载点设有喷雾装置,采掘工作面回风巷至少设置()道风流净化水幕。 A.2 B.3 C.4 D.以上都不对
及时封闭与采空区连通的巷道及各类废弃钻孔;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A.30 B.45 C.60 D.以上都不对
矿井设有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m设置支管和阀门,并正常使用。 A.50 B.100 C.150 D.以上都不对
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置井上、下消防材料库,配足消防器材,且()至少检查1次。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以上都不对
安全监控系统显示和控制终端设置在矿调度室,()h有监控人员值班。 A.12 B.20 C.24 D.以上都不对
矿长()组织召开事故隐患治理会议,对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通报。 A.每二周 B.每月 C.每季 D.以上都不对
井下监控设备的完好率为100%,有监控设备台账,传感器、分站备用量不少于应配备数量的()%,待修率不超过20%。 A.10 B.20 C.30 D.以上都不对
站内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和防雷装置,监控使用录音电话,录音保存()月以上。 A.1个 B.3个 C.6个 D.以上都不对
安全监控系统的主机双机热备,连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s内自动投入工作。 A.60 B.120 C.180 D.以上都不对
停风区内甲烷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者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在()h内予以封闭,并切断通往封闭区的管路、轨道和电缆等导电物体。 A.12 B.20 C.24 D.以上都不对
有构筑通风设施(指永久密闭、风门、风窗和风桥)设计方案及安全措施,设施墙(桥)体采用不燃性材料构筑,其厚度不小于()m。 A.0.3 B.0.5 C.0.8 D.以上都不对
矿井有效风量率不低于()。 A.0.75 B.0.85 C.0.9 D.以上都不对
井下测风站(点)布置齐全、合理,并有测风记录牌板,填写所需风量、现场实际风量等参数,每()至少进行1次井下全面测风,井下各硐室和巷道的供风量满足计算所需风量。 A.10天 B.15天 C.30天 D.以上都不对
矿井()进行1次通风能力核定。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以上都不对
新安装、技术改造及更换叶片的主要通风机投入使用前,进行1次通风机性能测定和试运转工作,投入使用后每()年至少进行1次性能测定。 A.2 B.3 C.5 D.以上都不对
装有主要通风机的井口防爆门等反风设施()至少组织检查维修1次,有记录。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以上都不对
每年至少对入井(坑)岗位人员进行1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技能培训,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方法、治理流程和要求、所在区(队)作业区域常见事故隐患的识别,且不少于()学时。 A.2 B.4 C.6 D.以上都不对
支护材料有管理台账,单体液压支柱完好,使用()月应进行检修和压力试验,记录齐全。 A.5个 B.6个 C.8个 D.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