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法学-法理学

简述法的外部特征。
法律具有以下哪些属性 (A)国家创制性 (B)特殊规范性 (C)普遍适用性 (D)国家强制性
以下表述是正确的是 (A)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律 (B)法律以国家意志形式表达 (C)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识 (D)国家意志都以法律形式表达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 (A)法律文件 (B)法律规范 (C)法律责任 (D)法律事件
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 (A)制定法 (B)普通法 (C)判例法 (D)习惯法
在我国,属于国家法律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最高权威的监督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B)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最高人民检察机关的监督 (D)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该规范属于 (A)命令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强制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是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在对人的效力方面,我国是采取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原则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原则
.法律经一定的法定程序予以正式公布之后 (A)就具有法律效力 (B)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C)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D)可能立即生效,也可能等到实施日期才生效
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直接起推动作用的社会意识是 (A)政治意识 (B)道德意识 (C)宗教意识 (D)法律意识
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表现为 (A)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B)二者彼此独立,可以分离 (C)法的形式直接影响国家的形式 (D)法的性质直接决定国家的性质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源是 (A)政治制度的演变 (B)经济体制的改革 (C)思想文化的进步 (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衡平法的判决原则是( ) (A)遵循先例原则 (B)依据制定法原则 (C)公平原则 (D)效率原则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途径是( ) (A)社会革命 (B)社会改革 (C)经济发展 (D)生产力提高
法具有调整和指引功能,是因为法具有( )的属性。 (A)为主体提供行为规范 (B)体现国家意志 (C)作为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 (D)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途径是
在法的价值中被称为法的评判标准价值,是法的伦理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是( ) (A)秩序价值 (B)利益价值 (C)正义价值 (D)紫由价值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法的渊源的是( ) (A)司法经验、判例 (B)习惯 (C)社会组织的政策 (D)领导讲话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的界分的是( ) (A)未然和已然 (B)内在和外在 (C)可能和现实 (D)多元和统一
商鞅指出:“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这种观点是对法的本质的理解中的( ) (A)权力论 (B)规范论 (C)神意论 (D)社会论
英国学者( )的《苏埃德法理学总论》是以教科书的形式表现法理学三大要素的一个范例。 (A)博登海默 (B)弗里曼 (C)拉兹 (D)西塞罗
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随着立法发展,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级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论住宅问题》的作者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庞德 (D)奥斯丁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主要渊源是 (A)行政法规 (B)法律 (C)宪法 (D)国际条约
法和执政党政策的重要区别是 (A)调整的范围不同 (B)实施的方式不同 (C)政策的灵活性大于法 (D)政策要以法律为指导
法的要素包括 (A)法律规则 (B)法律概念 (C)法律效力 (D)法律原则
以下法律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公民依法提起诉讼 (B)美国打伊拉克 (C)某人通过遗嘱取消没有劳动能力的法定继承人的遗产继承权 (D)交通肇事致人死亡
划分法系的根据是 (A)法的经济基础 (B)法的历史传统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政治属性
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 (A)物质生活条件 (B)政治力量对比 (C)国家权力性质 (D)阶级力量对比
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 (A)扩充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逻辑解释
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A)宪政制度的建立 (B)法制原则的确立 (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 (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
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权利相对应的主体范围不同,可把法律权利划分为 (A)公权利和私权利 (B)对人权和对世权 (C)专属权和可转让权 (D)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 (A)授权性规则 (B)调整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以下哪些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A)智力成果 (B)人身及其权益 (C)行为结果 (D)一般的物
我国刑法中的“从旧兼从轻”原则是对什么问题的解决 (A)法的空间效力 (B)法的渊源 (C)法的效力层次 (D)法的溯及力
在整个法律体系中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资本主义法系是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罗马法系 (D)中华法系
某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罪,被我司法机关依法提起公诉。该案所适用的司法管辖原则是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结合主义
我国的法律渊源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党的政策
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是 (A)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的特点是 (A)一元一个层次 (B)二元一个层次 (C)一元多层次性的 (D)二元多层次性的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 (C)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由于社会情势的变化而对原有的法律规范作出变更的活动称为( ) (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除
按照是否允许主体自行选择行为方式,法律规则可划分为( ) (A)调控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不确定性规则 (D)义务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
关于人权的正确表述是( ) (A)人权是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的结合 (B)道德权利必须逐步转化为法律权利 (C)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之间没有冲突 (D)没有法律保障的人权是不存在的
资本主义法制在垄断时期的重要变化之一是( ) (A)法的社会化 (B)法的自由化 (C)法的西方化 (D)法的本土化
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