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桂林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

(单选题) (当跌水、淋水、喷水、板条式曝气塔、接触式曝气塔或叶轮表面曝气装置设在室内时,应考虑( )设施。((本题10.0分) A、 消毒 B、 防爆 C、 排气 D、 通风
(单选题) (液氨和液氯或漂白粉应分别堆放在单独的仓库内,且宜与加氯(氨)间( )。((本题10.0分) A、 隔开 B、 毗连 C、 分建 D、 合建
(单选题) (快滤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宜采用( )。每个滤池应装设水头损失计。((本题10.0分) A、 0.5~1.0 B、 1.0~1.5 C、 1.5~2.0 D、 2.0~3.0
(单选题) (快滤池冲洗水管断面流速宜为( )m/s。((本题10.0分) A、 0.5~1.0 B、 2.0~2.5 C、 1.5~2.0 D、 2.0~3.0
(单选题) (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得小于( )m,套管两端而采用防水材料封闭。((本题10.0分) A、 2 B、 3 C、 5 D、 10
(单选题) (悬浮澄清池清水区高度宜采用1.5~2.0m;悬浮层高度宜采用2.0~2.5m;悬浮层下部倾斜池壁和水平面的夹角宜采用( )。((本题10.0分) A、 300~400 B、 400~500 C、 450~500 D、 500~600
(单选题) (加氯间及氯库内宜设置测定( )中氯气浓度的仪表和报警措施。必要时可设氯气吸收设备。((本题10.0分) A、 氯瓶 B、 空气 C、 加氯装置 D、 加氯管
(单选题) (大口井的深度一般不宜大于( )m。其直径应根据设计水量、抽水设备布置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但不宜超过10m。((本题10.0分) A、 15;10 B、 15;15 C、 10;15 D、 10;10
(单选题) (从水源至城镇水厂或工业企业自备水厂的输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按( )确定。((本题10.0分) A、 最高日子均时供水量 B、 最高日最大时供水量 C、 平均日平均时供水量加自用水量 D、 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自用水量
(单选题) (城镇水厂内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产水曲线、送水曲线、自用水量及消防储备水量等确定,并应满足消毒的接触时间要求,当厂外无调节水池时,在缺乏资料情况下,一般可按水厂最高日设计水量的( )计算。((本题10.0分) A、 5%~15% B、 10%~25% C、 10%~20% D、 15%~25%
铝盐混凝剂水解在pH=5时是以去除浊度的吸附架桥为主,而在pH=7—8时是以去除色度的电中和为主。 A.正确 B.错误
在沉淀池中表面负荷指的就是水中颗粒的截流速度。 A.正确 B.错误
虹吸滤池能自动反冲洗是由于滤层中水头损失增大到一定数值造成的。 A.正确 B.错误
活性污泥由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污泥代谢产物、活性污泥吸附的难降解惰性有机物组成。 A.正确 B.错误
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 A.5~10;10~20 B.5~10;15~20 C.5~10;10~15 D.10~20;20~30
TOD是指( ) A.总需氧量 B.生化需氧量 C.化学需氧量 D.总有机碳含量
厌氧生物处理法污泥产量比好氧生物处理法( ) A.多 B.少 C.一样多 D.以上都不对
不属于平流式沉淀池进水装置的是( ) A.横向潜孔 B.竖向潜孔 C.穿孔墙 D.三角堰
不属于胶体稳定的原因的是( ) A.漫射 B.布朗运动 C.带电 D.水化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 B.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以无机碳为碳源 C.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异养菌的代谢过程存在内源呼吸 D.好氧生物处理废水系统中,自养菌的代谢过程不存在内源呼吸
某工业废水的BOD5/COD=0.15,初步判断它的可生化性为( ) A.较好 B.差 C.好 D.以上都不对
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 ) A.SVI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B.SVI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C.SVI 过高,污泥细小而紧密; D.SVI 过低,污泥会发生膨胀
厌氧消化中的产甲烷菌是( ) A.厌氧菌 B.好氧菌 C.兼性菌 D.中性菌
关于污泥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当于曝气池中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污泥龄并不是越长越好 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下列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装置不是从池底进水、池顶出水的是( ) A.厌氧流化床 B.UASB反应器 C.厌氧滤池 D.厌氧接触池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 A.1.0%~1.5% B.1.5%~2.0% C.0.20%~0.28% D.0.6%~0.8%
地下水除铁曝气氧化法的工艺:原水曝气一( )一过滤。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其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min。 A.60 B.20 C.25 D.30
给水工程设计提倡的“两提高,三降低”是指( )。 A.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水压,降低能耗,降低风险,降低药耗 B.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经济效益,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C.提高供水经济效益,提高供水社会效益,降低能耗,降低风险,降低药耗 D.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
城镇的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合并计算。 A.15%~25% B.10%~20% C.15%~20% D.10%~25%
气浮池接触室的上升流速,一般可采用( )mm/s,分离室的向下流速,一般可采用1.5~2.5mm/s。 A.2~10 B.8~15 C.10~20 D.15~30
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 )。 A.同时工作的个数 B.三个 C.两个 D.四个
移动罩滤池的设计过滤水头,可采用( )m,堰顶宜做成可调节高低的形式。移动罩滤池应设恒定过滤水位的装置。 A.1.2~1.5 B.1.0~1.2 C.0.8~1.0 D.1.5~1.8
地下水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法,当原水含铁量高于2.0mg/L、含锰量高于1.5mg/L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工艺流程必要时可采用:原水曝气一( )一1次过滤除铁一2次过滤除锰。 A.沉淀 B.絮凝 C.氧化 D.混合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下列基本要求正确的是( )。 (1)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 (3)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4)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 (5)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 (6)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7)供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位于城镇和工业企业上游的清洁河段 A.(2)、(4)、(6) B.(1)、(2)、(3)、(5)、(6) C.全部 D.(1)、(2)、(5)、(6)、(7)
凝聚剂投配的溶液浓度,可采用( )%(按固体重量计算)。 A.3~10 B.5~20 C.5~10 D.3~15
地下水除铁接触氧化法的工艺:原水( )一接触氧化过滤。 A.预沉 B.曝气 C.消毒 D.投药
加漂白粉间及其仓库可采用( )通风。 A.机械 B.自然 C.强制 D.人工
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水量充沛可靠 (2)原水水质符合要求 (3)符合卫生要求的地下水,宜优先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4)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5)取水、输水、净化设施安全经济和维护方便 (6)具有施工条件 A.(1)、(2)、(5) B.(1)、(2)、(3)、(4)、(5)、(6) C.(1)、(3)、(5) D.(1)、(3)、(5)、(6)
取水构筑物进水孔栅条间净距应根据取水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小型取水构筑物一般为( )mm。 A.10~15 B.15~20 C.20~30 D.30~50
符合水厂厂址选择要求的是( )。 (1)水厂厂址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2)给水系统布局合理 (3)不受洪水威胁 (4)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6)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 (7)少拆迁,不占或少占良田 (8)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A.全部 B.(1)、(2)、(3)、(5)、(6) C.(2)、(3)、(4)、(5)、(6)、(8) D.(1)、(2)、(5)、(6)、(7)
水厂平面布置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是( )。 (1)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20%,清水池池顶宜铺设草皮 (2)水厂内应采用水洗厕所,厕所和化粪池的位置应与净水构筑物保持大于10m的距离 (3)城镇水厂或设在工厂区外的工业企业自备水厂周围,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5m (4)水厂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 (5)水厂应考虑绿化,新建水厂绿化占地面积不宜少于水厂总面积的30% A.(1)、(2)、(3) B.(1)、(4) C.(2)、(4)、(5) D.(1)、(2)、(3)、(4)
预沉池一般可按沙峰持续时期内原水日平均( )设计(但计算期不应超过一个月)。当原水含沙量超过设计值期间,必要时应考虑在预沉池中投加凝聚剂或采取其他设施的可能。 A.浊度 B.水质 C.悬浮物 D.含沙量
计算固体凝聚剂和石灰贮藏仓库的面积时,其堆放高度一般当采用凝聚剂时可为( )m。当采用机械搬运设备时,堆放高度可适当增加。 A.0.5~1.0 B.0.5~1.5 C.1.0~1.5 D.1.5~2.0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隔板间净距一般宜大于( )m。 A.1.0 B.0.8 C.0.5 D.0.3
大口井的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5m。其直径应根据设计水量、抽水设备布置和便于施工等因素确定,但不宜超过( )m。 A.15;10 B.15;15 C.10;15 D.10;10
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 )m。 A.2.0~3.0 B.1.5~2.0 C.3.0~3.5 D.2.0~2.5
水力循环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0度的原水,( )的生产能力一般不宜大于7500m3/d。 A.滤池 B.设计 C.单池 D.水厂
水和氯应充分混合。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不应小于( )h。 A.2 B.1.5 C.1 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