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四川工业大学法理学

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 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 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 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以下哪个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 A. 判决书 B. 委任状 C. 仲裁裁决 D.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 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 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 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刑法第32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利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这属于( )规范。 A. 授权性规范 B. 禁止性规范 C. 委任性规范 D. 任意性规范
( )是有历史记载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的司法官。 A. 黄帝 B. 禹 C. 李悝 D. 皋陶
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 )的意志。 A. 最高统治者 B. 统治阶级内部的国家工作人员 C. 全体人民 D. 整个统治阶级
将法学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和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角度是( ) A. 认识论的角度 B. 从法的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划分角度 C. 部门法的分类 D. 法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的角度
最早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是在( )产生的 A. 封建社会后期 B.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C. 奴隶制商品经济时代 D. 古罗马时代
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的事实,在法学上叫( ) A. 法律事件 B. 法律事实 C. 事实行为 D. 事实关系
从日本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法系( ) A. 中华法系 B. 罗马法系 C. 印度法系 D. 英德法系
世界历史上最完备的奴隶制法典是( ) A. 《汉漠拉比法典》 B. 《摩奴法典》 C. 《德拉古法典》 D. 《查士丁尼国地大全》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A. 《法经》 B. 《永徽律》 C. 《宋刑统》 D. 《大清律例》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 ) A.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 准确、合法、及时 C. 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D. 从重从快
12周岁的人在民法上属于( ) A. 完全行为能力人 B. 限制行为能力人 C. 无行为能力人 D. 准治产人
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 A. 公安机关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检察院 D. 政法委
下列描述中,体现了成文法的缺点的是( ) A. 法律的发展变化速度快 B. 不利于很好地体现司法公正 C. 法律的适用较简单 D. 是法律专家制定的法
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是( )的做法 A. 中国 B. 英美法系国家 C. 大陆法系国家 D. 伊斯兰国家
法学是专门以(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A. 法律行为 B. 法律关系##法律规范##法律现象 C. 法律规范 D. 法律现象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 ) A. 合理、合情、合法 B. 正确、合宪、从快 C. 准确、合法、及时 D. 从严、合法、及时
“凡法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这一原则体现的是( ) A. 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 B. 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 C. 协调型的法律调整 D. 隶属型的法律调整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 )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 “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 “有配偶而重婚的” D.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点击隐藏正确答案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这一法律规范属于( ) A. 积极义务性规范 B. 禁止性规范 C. 冲突性规范 D. 定义性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 ) A. 行政解释 B. 检察解释 C. 审判解释 D. 非正式解释
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都属于( ) A. 一般法律关系 B. 具体法律关系 C. 平权型法律关系 D. 隶属型法律关系
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被称为( ) A. 权利能力 B. 责任能力 C. 法律能力 D. 行为能力
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 A. 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 B. 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C. 从新兼从轻原则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结婚登记会引起( ) A. 法律关系的发生 B. 法律关系的变更 C. 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 法律关系的消灭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 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阶级斗争不可调和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私有制的出现 D. 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下列情形中,( )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 A. 宪法、法律 B.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C.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D.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
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 A. 法规汇编 B. 法规清理 C. 法典编纂 D. 法规整理
违法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主观存在过错 B. 应受法律制裁性 C. 违法性 D. 社会危害性
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 ) A. 法的价值 B. 法的阶级统治职能 C. 法本身的作用 D. 法的公共职能
“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指的是( )的法律调整 A. 一般允许型 B. 一般禁止型 C. 协调型 D. 隶属型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法条中,属于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的是( ) A. 禁止重婚 B. 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 处4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所作的解释是( )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任意解释
债权关系(如合同关系)属于( ) A. 绝对法律关系 B. 相对法律关系 C. 一般法律关系 D. 隶属型法律关系
法律监督中,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 ) A. 社会团体的监督 B. 人民群众的监督 C. 社会监督 D. 权力机关的监督
法律责任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分为( ) A.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B. 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 C. 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 D. 有限责任、无限责任
亚里斯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分为( ) A. 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 B. 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C. 自然正义和社会正义 D. 制度正义和个人正义
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中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 ) A. 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B. 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 法律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 D. 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上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 ) A. 授权性规范 B. 任意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逻辑性规范
下列有关判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判例法就是法院所做的法律解释 B. 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的原则 C. 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解释 D. 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
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后果( ) A. 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 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 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 是否有法律意义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 A.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 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 C.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 D.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
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 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 该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 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法”字的含义的是( ) A. 平之如水 B. 法,刑也 C. 公平 D. 保障权利
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 ) A. 调控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B. 强行性规则与任意性规则 C. 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 D. 确定性规则与非确定性规则
下列关于法在调节正义与利益关系时的评价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优先兼顾个人 B.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 个人优先兼顾国家
下列关于法的社会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 法维护阶级统治,所以统治阶级个别成员违法可不受制裁 B. 法不调整统治者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C. 法有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D. 法有指引和评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