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信阳师范学院-现代西方哲学

[单选题,10分] 西方哲学中所说的“应当”指的是( ) A.正在做的事情 B.符合道德事情 C.人们正以某种方式的行为 D.已经做了的事情
[单选题,10分] 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决定往往是( ) A.价值决定 B.生存决定 C.利益驱动 D.合乎情理的决定
道德实质上是一个( ) A.“生存”概念 B.“前生存”概念 C.“后生存”概念 D.价值概念
[单选题,10分] 人类的行为追求的最高的东西,即代表人与一切非人的存在的本质性的区别是( ) A.实现 B.意志 C.生存 D.幸福
[单选题,1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多选题,10分] 孕育哲学诞生的母体是( ) A.原始宗教 B.自然科学 C.原始艺术 D.利益驱动
[多选题,10分] 下列哲学科学属于理论哲学范畴的是( ) A.认识论 B.形而上学 C.伦理学 D.宗教哲学
[多选题,10分] 伦理学的两种基本理论是( ) A.动机论 B.结果论 C.宇宙论 D.人类理解论
[多选题,10分]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A.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始于哲学的探索 B.词语是人的能动性的人集中体现 C.哲学是思想探索的学问 D.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被称为哲学史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多选题,10分] 人与世界的不同表达方式主要是( ) A.常识 B.科学 C.哲学 D.艺术
[单选题,1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机械力学 B.地质学和胚胎学 C.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单选题,10分] 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B.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的体系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基本原理作了否证
[单选题,10分] 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 ) A.黑格尔 B.尼采、叔本华 C.萨特 D.费尔巴哈
[单选题,10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单选题,10分]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多选题,10分] 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 A.对日常意识的反思 B.对科学结论的评价 C.对科学前提的批判 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多选题,10分] 下列属于形而上学关心和寻求的问题是( ) A.具体的、特殊的存在 B.整体的、总体的存在 C.多样性、可分性的存在 D.终极性的存在
[多选题,10分] 从哲学上看,支配人的日常生活的信念前提主要是( ) A.传统 B.常识 C.共性 D.理想
[多选题,10分] 哲学对科学的作用表现为( ) A.确立科学的理论前提 B.阐明科学的基本性质 C.捍卫科学的独立性 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
[多选题,10分] 并称世界三大哲学体系的是( ) A.西方哲学 B.中国哲学 C.印度哲学 D.欧美哲学
[单选题,10分]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单选题,10分] 从本质上看,认识是否同( ) A.主体主观意识的创造 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单选题,10分]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 A.唯理论 B.经验论 C.先验论 D.反映论
[单选题,10分]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们能正确认识世界 B.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C.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单选题,10分]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多选题,10分] 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是( ) A.具体普遍 B.对立统一 C.理性观念 D.“二率背反”
[多选题,10分] 现代西方哲学两大主要思潮是( ) A.科学主义思潮 B.人本主义思潮 C.人文主义思潮 D.经验主义思潮
[多选题,1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源头( )同时代的产物。 A.实证主义 B.人本主义 C.科学主义 D.意志主义
[多选题,10分] 肯定方面是指()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多选题,10分] 认识的主体包括()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单选题,10分]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单选题,10分] 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单选题,10分]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 ) A.不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单选题,10分] “或然率”是指(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单选题,10分] 现实性范畴是指( ) A.现实存在的、合乎必然性的客观实在 B.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确认 C.某些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 D.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的总和
[多选题,10分] 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多选题,10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多选题,10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 A.经济的集中体现 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 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多选题,10分] 哲学是( )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D.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多选题,10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在(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单选题,10分]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渗透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单选题,10分]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D.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单选题,10分]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 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 D.起决定性作用
[单选题,10分] 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 A.必然联系 B.偶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非因果联系
[单选题,10分] 假象是指(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多选题,10分] 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主要方法论有( ) A.伦理学方法论 B.法学方法论 C.社会学方法论 D.辩证唯物论
[多选题,10分]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 A.人的主观意识 B.人的主观感觉 C.人的心 D.宇宙精神
[多选题,10分]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 A.否认世界可知性 B.机械性 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D.形而上学性
[多选题,10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多选题,10分] 哲学上的二元论( ) 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 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 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 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