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内蒙古农业大学-测量学
(判断题) 在等高距不变的情况下,等高线平距愈小,即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缓。(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在水准测量中,测站检核通常采用变动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附合水准路线中各待定高程点高差的代数和在理论上等于零。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闭合水准路线上高差的代数和在理论上等于零。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支水准路线是由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待定点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外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在水准测量内业工作中,高差闭合差的调整是按与测站数(或距离)成正比例反符号分配的原则进行。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在附合水准路线中,根据闭合差调正后的高差,由起始点A开始,推算出各点高程,最后算得终点B点的高程应与已知的高程HB相等。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某点的经度为118°50′,则它所在的六度带为第20带内。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将水准仪安置在前、后视距相等的位置,可消除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引起的误差。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水准管的分划值意小,则水准管灵敏度愈高。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用经纬仪观测水下角时,对中的作用是将水平度盘中心安放在测站点铅垂线上。(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经纬仪观测水干角,仪器整平的目的是使水平度盘水平和竖轴竖直。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DJ6表示水平方向测量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不超过±6″的大地测量经纬仪。(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已知左方目标读数为350°00′00″,右方目标读数为10°00′00″,则该角值为20°00′00″。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同一测回:盘左位置瞄目标1时的读数为0°12′00″,盘右位置瞄目标1时的读数不考虑误差的理论值为180°12′00″。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观测水平角时,为了提高精度需观测多个测回,则各测回的度盘配置应按n360的值递增。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观测水平角时,各测回改变起始读数(对零值),递增值为180°/n,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度盘分划不均匀误差。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的高程推算未知点的高程。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竖直角是指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因此在竖直角观测中只须读取目标点一个方向的竖盘读数。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采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如果盘左观测时计算竖直角的公式为a左=90°-L,那么盘右观测时,计算竖直角的公式为a右=270°-R。 (本题3.5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如果经纬仪盘左位置时其始读数为90°,当望远镜视线上仰时.读数减小,这时竖直角计算公式为:a左=90°-L。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在竖直角观测中,即使用正倒镜观测取其均值也不能消除竖盘指标差,只有通过检校才能消除指标差。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在观01水平角时,边长越短,目标偏心所引起的误差就越大。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在精密量距中,某一钢尺的检定长度L′=30.0025m,名义长度为L=30m,则该钢尺的尺长改正数为-0.0025m。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用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短的钢尺,丈量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所测得结果比实际距离长。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我国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起算面,并在青岛设立水准原点,该原点的高程为零。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钢尺量距时倾斜改正数永远为负值。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t=L0+△L+aL0(t-t0),其中△L包括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测距仪测距,设光速C已知,如果在待测距离上光往返传播的时间t2D已知,则测距D可由下式求出:D=C2t2D/2。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称为直线定向。 (本题3.0分) A、 正确 B、 错误
(多选题) 测压仪表的标尺上限不宜取得太小,主要考虑到弹性元件有( )(本题3.5分) A、 刚度 B、 滞后效应 C、 灵敏度 D、 温度特性
(多选题)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本题3.5分) A、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或距离测量 C、 测角 D、 联测
(多选题) 大比例尺地形图是指( )的地形图。(本题3.5分) A、 1:500 B、 1:50000 C、 1:2000 D、 1:20000 E、 1:1000
(多选题) 经纬仪对中的基本方法有( )。(本题3.5分) A、 光学对点器对中 B、 垂球对中 C、 目估对中 D、 其它方法对中 E、 激光对点器对中
(多选题) 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后视读数,前视读数b=1.428m,则( )。(本题3.5分) A、 blob.png B、 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C、 若A点高程blob.png,则视线高程为203.140m; D、 若A点高程blob.png,则前视点高程为202.320; E、 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多选题) 光学经纬仪应满足下列几何条件( )。(本题3.5分) A、 blob.png B、 blob.png C、 blob.png D、 blob.png
(多选题) 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六度带)的坐标为:x=3430152m,y=20637680m,则该点位于( )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 )。(本题3.5分) A、 第3带; B 116° B、 116° C、 第34带 D、 第20带; E、 117°
(多选题) 北京地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9°54′,东经116°28″。按高斯六度带投影,该地区所在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第( )投影带。(本题3.5分) A、 20; B、 117° C、 19 D、 115° E、 120°
(多选题) 在A、B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0.005m,=-0.009m。已知A点高程HA=417.462m,则( )。(本题3.5分) A、 B的高程为417.460m; B、 B点的高程为417.469m; C、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14m, D、 B点的高程为417.467m E、 往、返测高差闭合差为-0.004m。
(多选题) 微倾式水准仪应满足如下几何条件( )。(本题3.5分) A、 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B、 横轴垂直于仪器竖轴; C、 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竖轴 D、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 E、 十字丝横丝应垂直于仪器竖轴
(多选题) 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可以消除( )误差。(本题3.5分) A、 2C B、 误差; C、 指标差 D、 横轴误差大气折光误差 E、 对中误差
(多选题) 若AB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与其真方位角相同时,则A点位于( )上。(本题3.5分) A、 赤道上; B、 中央子午线上 C、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纵轴上; D、 斯投影带的边缘上 E、 中央子午线左侧
(多选题) 方向观测法观测水平角的侧站限差有( )。(本题3.5分) A、 归零差 ; B、 2C误差 C、 测回差 D、 竖盘指标差 ; E、 阳光照射的误差。
(多选题) 用钢尺进行直线丈量,应( )。(本题3.5分) A、 尺身放平; B、 确定好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C、 丈量水平距离 D、 目估或用经纬仪定线; E、 进行往返丈量
(多选题) 经纬仪对中的基本方法有( )。(本题3.5分) A、 光学对点器对中; B、 垂球队中; C、 目估对中; D、 对中杆对中; E、 其它方法对中
(多选题) 高差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按( )成比例分配。(本题3.5分) A、 高差大小 B、 测站数; C、 水准路线长度; D、 水准点间的距离; E、 返测站数总和
(多选题)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形式有( )。 (本题3.5分) A、 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B、 三角测量 C、 距离测量; D、 角度测量
(多选题) 经纬仪可以测量( )。(本题3.5分) A、 磁方位角; B、 水平角; C、 水平方向值; D、 竖直角; E、 象限角
(多选题) 在测量内业计算中,其闭合差按反号分配的有( )。(本题3.0分) A、 高差闭合差 B、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C、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D、 坐标增量闭合差; E、 导线全长闭合差中;
(多选题) 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削弱( )。(本题3.0分) A、 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的误差; B、 地球曲率产生的误差; C、 大气折光产生的误 D、 阳光照射产生的误差; E、 估读数差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