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陕西中医药大学外科学

70.流痰初期内治法的代表方剂为 A.阳和汤 B.二陈汤 C.香贝养荣汤 D.人参养荣汤 E.竹叶黄芪疡
71.流痰的好发部位是 A.四肢 B.肌肉 C.皮肉之间 D.骨与关节 E.躯干
72.瘰疬初期临床表现哪项不正确 A.颈项、耳之前后结块如豆粒,数目不等 B.皮色不变 C.按之坚实,推之能动 D.全身高热不退 E.不痛不热
73.瘰疬痰核酿脓证治法为 A.理气化痰软坚 B.疏肝养血、健脾化痰 C.养阴清热、托毒透脓 D.温经络、化痰浊 E.滋肝肾、化痰浊
74.瘰疬的好发部位为 A.头面部 B.颈项两侧 C.手足部 D.上肢 E.下肢
75.瘰疬的好发对象为 A.儿童和青年 B.男性 C.女性 D.中年 E.老年
76.瘰疬的主要病因是 A.外感六淫 B.内伤情志 C.外来伤害 D.饮食不节 E.房室损伤
77.下列不属于瘰疬初期症状的是 A.肿块如豆粒 B.皮色不变 C.不热不痛 D.边界不清 E.一枚或数枚串生
78.烂疔的疼痛特点为 A.阵发性 B.持续性 C.烧灼性 D.胀裂性 E.鸡啄样
79.下列不属疫疔特点的是 A.多见于畜牧业人员 B.有传染性 C.好发于暴露处 D.疮形凹陷 E.潜伏期较长
1.外疡---
-2.顺证----
3.逆证----
-4.五善七恶----
5.消法----
-6.托法----
7.补法----
--8.疖----
9.疖病----
10.疔----
11.红丝疗----
-12.痈----
13.有头疽----
14.走黄----
15.内陷---
16.附骨疽----
17.流注----1
18.流痰----
19.瘰疬----
-20.烂疔----
21.疫疔----
1.六淫邪毒引起外疡的发病因素中,以[ ]、[ ]为多见。
2.外疡总的发病机制为[ ]、[ ]、[ ]。
3.外疡的致病因素与发病部位的关系是,发于上部的,多因[ ]、[ ],发于中部的,多因[ ]、[ ], 发于下部的,多因[ ]、[ ]。
4.外疡的发病过程中,若人体气血旺盛,则外疡[ ]成脓,[ ]破溃,[ ]生肌收口,预后[ ];若气 血不足者,则[ ]成脓,[ ]破溃,[ ]生肌收口,预后[ ]。
5.按外疡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 ]、[ ]、[ ]三个阶段,按照这三个不同阶段,立出[ ]、[ ]、[ ] 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6.托法分为[ ]托法、[ ]托法,常用的代表方剂分别为[ ]和[ ]。 7.膏药在古代称为[ ],现称为[ ];油膏现称为[ ];箍围药古称为[
7.膏药在古代称为[ ],现称为[ ];油膏现称为[ ];箍围药古称为[ ];掺药古称为[ ],现称为[ ]
8.油膏中,阳证常用[ ]、[ ],阴证常用[ ],半阴半阳证常用[ ],生肌收口常用[ ]、[ ]。
9.提脓祛腐的主药为[ ],临床常用配方有[ ]、[ ]等。
10.砭镰法俗称[ ],其适应证为[ ]、[ ]。
11.辨脓的形质宜[ ]不宜[ ],色泽宜[ ]不宜[ ]。
12.颜面疔初期的局部特点为其形[ ],根[ ],如[ ]之状。
13.蛇眼疗、蛇头疔、蛇肚疔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 ]、[ ]。
14.红丝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多发于[ ]内侧,因有[ ]向上蔓延,故命名之。
15.若治疗、护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疔易引起[ ],发于手足部的疔易[ ]。
24.瘰疬好发于[ ]两侧,[ ]之前后及腋部,发病对象多见于[ ]、[ ]。
23.瘰疬俗称[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其致病菌为[ ]。
22.流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其属性为[ ]证,好发的对象为[ ]和[ ]。
21.附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