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DSA技师

关于高分辨力扫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层厚1mm
B:高分辨力图像重建算法
C:常用于肺部和颞骨岩部
D:对结节内部结构显示更清晰
E:对结节边缘显示更清晰
螺旋扫描方式的概念中,错误的是
A:层厚与非螺旋扫描方法一致
B:螺旋扫描采集到的是一个容积采集区段
C:有效扫描层厚增宽
D:扫描投影数据产生不一致
E:不能采用常规标准方法重建
CT与普通X线摄影比较,正确的是
A:普通X线摄影利用的是X线的电离效应
B:普通X线摄影得到的是二维的、各组织结构相互重叠的图像
C:普通X线摄影密度分辨力高
D:CT从不同方向检测射线通过被成像物体后的密度分布量
E:CT从所采集的数据中计算出的图像仍有重叠
在非螺旋扫描方式中,超薄层扫描一般指层厚为
A:0.5mm
B:1mm
C:1~2mm
D:3~5mm
E:5~7mm
关于CT发明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奖项中,错误的是
A:1972年4月,亨斯菲尔德和安普鲁斯在北美放射年会上宣读了关于CT的第一篇论文,宣布了CT的诞生
B:CT的发明人是亨斯菲尔德教授
C:亨斯菲尔德于1972年获得McRobert奖
D:亨斯菲尔德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E:与亨斯菲尔德一起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是考迈克
关于增强扫描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对比剂注入体内并进行CT扫描检查
B:其作用是增强体内需观察组织或物体的对比度
C:增强扫描的扫描方式基本上和平扫相同
D:对比剂通过注射及口服均可
E: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由于碘浓度差形成密度差
关于CT容积扫描的一般要求,错误的是
A:基于滑环技术的扫描架连续旋转运动
B:检查床双向连续移动
C:球管冷却性能必须提高
D:采用螺旋扫描加权图像重建算法
E:大容量的内存
关于CT算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算法是针对特定输入和输出的一组规则
B:重建函数核、重建滤波器、滤波函数是一回事
C:重建函数核决定和影响了图像的分辨力、噪声等
D:高分辨力模式是一种强化边缘、轮廓的函数
E:高分辨力模式能提高分辨力,降低图像噪声
关于CT窗口技术的概念,错误的是
A:CT图像是由许多像素组成的数字图像
B:扫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在计算机内重建后的图像是由横行、纵列组成的数字阵列,也被称为矩阵
C:像素加上深度后,被称为体素
D:扫描野是指X线照射穿透受检者后到达探测器,能被用于图像重建的有效照射范围
E:根据已知的扫描野和矩阵大小,可以计算出体素的大小
单层螺旋CT的优点(与非螺旋CT扫描相比),不包括
A:整个气管或一个部位可在一次屏住呼吸下完成
B:屏气情况下容积扫描,不会产生病灶的遗漏
C:无运动伪影
D:可任意地回顾性重建
E:提高了多平面成像图像质量
关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容积效应主要有两种现象:部分容积均化和部分容积伪影
B:部分容积均化影响CT值的准确测量
C:部分容积伪影产生于衰减差别过大的组织
D:部分容积伪影最常见的现象是在头颅横断面扫描时颞部出现的条纹状伪影
E:部分容积伪影与射线硬化作用无关
CT图像评价处理不包括
A:CT值
B:距离
C:大小
D:角度
E:良恶性
CT的应用范围不包括
A:CT用于工业、农业等方面
B:CT检查不能包括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器官
C:CT可做穿刺活检检查
D:CT可帮助制订放射治疗计划和放疗效果评价
E:CT可做定量计算工作
关于CT分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螺旋CT
B:CT的发展通常以“代”称呼
C:CT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到第六代的过程
D:单层螺旋CT的探测器数目与第三代CT机相比没有数量的增加和材料的改变
E:只有第一代CT采用的是旋转-平移扫描方式
关于双源CT扫描仪技术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用部位的扫描速度为0.4s
B:最大扫描范围为200cm
C:扫描机架孔径为70cm
D: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力大于0.4mm
E:两个球管只能同时工作
对CT数据采样过程中的注意点,错误的是
A:X线球管与探测器是一个精确的准直系统
B:球管和探测器围绕受检者旋转是为了采样
C:X线球管产生的射线是经过有效滤过的
D:探测器接收到的是透过人体后的衰减射线
E:探测器将接收到的衰减射线转换为光信号(模拟信号)
窗宽、窗位的使用原则,错误的是
A:计算一幅图像CT值范围的数学式为:C-W/2~C+W/2,C是窗宽,W是窗位
B:目前常用的窗都属于线性窗
C:双窗属于非线性窗
D:宽窗宽通常用于组织密度差别较大的部位
E:窄窗宽通常用于区分组织密度较为接近的图像,如颅脑、肝脏
关于CT机械运动装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括扫描机架、滑环、定位光源和扫描床
B:滑环根据结构形状,分为盘状滑环和筒状滑环
C:根据X线产生部分接受电压的高低,可分为高压滑环和低压滑环
D:滑环导电刷通常有两种类型:金属导电刷和混合导电刷
E:扫描床有两个方面的要求,包括承重和床面材质
关于CT层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准直宽度是指CT机球管侧和受检者侧所采用准直器的宽度
B:在多层螺旋扫描方式时,决定层厚的是所采用探测器排的宽度
C:有效层厚指扫描时实际所得的层厚
D:层厚越小,误差越大
E:层厚的误差与扫描所采用的方式和设备的类型有关
圆满完成一项CT检查,不需要
A:从诊断方面考虑
B:扫描前受检者的准备工作
C:扫描参数的设置
D: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使用
E:预约下次CT检查的时间
数据采集的时间分辨力是心脏成像的关键,采集速度为
A:500ms
B:400ms
C:330ms
D:270ms
E:60ms
关于CT发展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3年,美国的Douglas boyd博士开发出电子束CT
B:1989年,滑环技术应用于CT设备
C:1992年,研制成功多层(4层)螺旋CT
D:2003年,16层螺旋CT研制成功
E:2007年,推出首台双源和双探测器系统的CT扫描仪
做盆腔扫描检查的受检者,需注意
A:提前1天做好注射对比剂的准备
B:对比剂服用的方法
C:对比剂的剂型
D:体重
E:性别
关于容积再现三维成像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显示空间结构信息
B:能显示密度信息
C:数据计算量大
D:耗时
E:图像显示的准确性受图像处理中分割参数的影响较明显
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使用,成人的剂量为
A:20ml/次
B:40ml/次
C:60ml/次
D:80mL/次
E:100ml/次
关于扫描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扫描野或称有效视野
B:扫描野是扫描前设定的可扫描范围
C:在定位相扫描后,扫描野不可以再次设置
D:理论上,重建视野只能小于扫描野
E:有效视野的大小仍可改变
关于重建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缩短重建时间可减少受检者的检查时间,减少运动伪影
B:重建时间与被重建图像的矩阵大小有关
C:重建时间的长短与阵列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有关
D:重建时间的长短与计算机内存容量的大小有关
E:被重建图像的矩阵大,所需重建时间长
关于定位扫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定位扫描是正式扫描前确定扫描范围的一种扫描方法
B:扫描机架固定不动
C:只有检查床做运动
D: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较高
E:多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相中,使用狭缝扇形束
关于层厚敏感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和非螺旋CT相比,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增宽
B: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呈铃形分布曲线
C:非螺旋CT的层厚敏感曲线接近矩形
D:螺旋扫描中,层厚敏感曲线的形状随螺距的增加而改变
E:螺旋扫描中,层厚敏感曲线的形状与采用不同的内插算法无关
CT扫描一般采用较高的千伏值(120~140kVp),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减少光子能的吸收衰减系数
B:降低骨骼和软组织的对比度
C:增加穿透率,使探测器能够接收到较高的电子流
D:使用较高的千伏值可增加探测器的响应系数
E:为了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