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矿井防尘工

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必须安装喷雾或密闭罩、除尘器等防尘装置,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隔爆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在()。
A:60米以内
B:60-100米内
C:60-200米内
D:60-300米内
调度管理工作的依据是()。
A:依据计划组织生产
B:围绕循环图表搞好综合平衡
C:按照国家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D:遵循企业领导人的指示进行调度工作
E:安全生产监督
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以下规定()。
A:总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
B:呼吸性粉尘工班个体呼吸性粉尘监测,采、掘(剥)工作面和其他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3个月测定一次
C: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一次
D:粉尘分散度每半年测定一次
E: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一次
影响矿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机械化程度
C:生产的集中化程度
D:采煤方法
E:通风状况
矿井防尘管道的敷设分明设和暗设两种。()
煤矿企业应建立()仪表计量检验制度。
A:质量
B:安全
C:健全
D:管理
掘进机作业,测尘点位置应在()处。
A:机后4~5米范围内的回风侧
B:机后5~8米范围内的回风侧
C:机后10~15米范围内的回风侧
简述现代化煤矿生产对调度管理的要求。
调度室在组织指挥生产时以()为依据。
A:操作规程
B:作业规程
C:作业计划
D:三大规程
实施“手指口述”的目的是()。
A:消除隐患
B:杜绝三违
C:避免失误
D:实现安全生产
煤尘爆炸的必备条件是()。
A: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并呈浮游状态,达到一定浓度
B:有能引起爆炸热源的存在,一般为700OC~800OC
C:氧气浓度不低于18%
井下矿尘浓度的没定可分为()的测定。
A:浮尘和落尘
B:浮尘和全尘
C:落尘和全尘
D:落尘和粉尘
足够的风速可以有效的抑制和排除工作面所产生的粉尘,足够对风量可以有效地稀释流经工作面所产生的污染空气。()
百万吨以上的矿井需配4-6名测尘员。
水槽支承架在受到巷道轴线方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平方向的弯曲程度,不得大于支承架长度的()。
A:1%
B:2%
C:4%
D:5%
防尘管路的堵塞,多数发生在管路的异径弯头,三通阀门和直管内。()
煤尘爆炸同样形式冲出波,其传播速度比爆炸火焰传播得还要快,有的可达()米/秒,它对矿井的破坏极大。
A:1400
B:2000
C:2400
D:3000
煤尘爆炸所需空气中氧气含量不低于()%。
A:12
B:15
C:18
D:20
皮带巷洒水管路应()米设一个三通阀门。
A:100
B:50
C:150
煤矿尘肺病是人在生产中因长期吸入大量矿尘引起的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因吸入矿尘成分不同可分为()。
A:矽肺病
B:煤矽肺病
C:煤肺病
D:心肺病
E:尘肺病
尽可能采用()灌水,以不超过1m³/h为宜。
A:小流量
B:大流量
C:动压
D:静压
当粉尘浓度相同时,光线的反射值,随粒径的减少而减少。()
尘肺病人一经确诊,必须立即调离粉尘作业。()
在测尘技术中,常利用粉尘的光学特性来测定它的浓度和分散度。粉尘的光学特性包括粉尘对光的()等性能。
A:反射
B:折射
C:吸收
D:透光强度
E:散射
长钻孔煤层注水的参数为()等。
A:钻孔角度
B:孔深
C:孔间距
D:注水压力
E:钻孔孔径
微尘,粒径为()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静止空气中作过沉降运动。
A:0.25—10µm
B:1—10µm
C:0.5—15µm
D:1—20µm
将采回的个体采样滤膜,对折()次后放入原样品袋内。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由于综放面放下的顶煤块度大,数量多,破碎量增大,因此必须在破碎机的出口处进行喷雾降尘。()
长钻孔注水方式,钻孔长度一般是工作面长度的1/3,钻孔直径为50-75毫米。()